沪硅产业70亿收购案落定

沪硅产业70亿收购案落定

中国半导体材料行业迎来重大资本运作,国内硅片龙头企业沪硅产业(688126.SH)近日披露重大资产重组草案,拟以70.4亿元总对价收购上海新昇晶投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新昇晶科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及上海新昇晶睿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子公司剩余股权,实现全资控股。

这一交易不仅标志着沪硅产业在300mm大硅片领域的战略整合迈出关键性步伐,更折射出中国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进程的加速推进。

根据交易方案,沪硅产业将通过“发行股份+支付现金”的组合方式完成收购。其中,新昇晶投46.74%股权作价18.52亿元,新昇晶科49.12%股权作价38.16亿元,新昇晶睿48.78%股权作价13.72亿元,总交易对价中股份支付占比达95.3%,现金支付占比4.7%。

收购完成后,沪硅产业将通过直接持股及全资子公司上海新昇的间接持股,形成对三家公司的完全控制,彻底打通从单晶拉制到抛光外延的全流程生产链条。

作为沪硅产业300mm硅片二期项目的核心载体,三家标的公司各自承担着关键环节:新昇晶投作为顶层持股平台统筹资源分配,新昇晶科专注于硅片切磨抛及外延等中段工艺,其产线自动化率与生产效率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新昇晶睿则聚焦大尺寸硅片单晶生长这一技术壁垒最高的前端环节。

通过全资控股,沪硅产业将打破此前因股权分散导致的协同壁垒,实现从原料拉制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管控,预计整合后运营成本可降低10%-15%,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30%以上。

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300mm硅片需求同比增长18%,而中国大陆产能占比仍不足20%,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沪硅产业现有30万片/月300mm硅片产能中,二期项目贡献超60%,全资控股后,其产能释放节奏与技术迭代速度将显著提升,为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国内晶圆厂提供更稳定的本土化供应保障。

另外,交易引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简称“大基金二期”)作为重要战略投资者。交易完成后,大基金二期将持有沪硅产业2.99亿股股份,持股比例达9.36%,成为仅次于上海国盛集团的第二大股东。

这一股权结构变化不仅强化了沪硅产业的“国家队”属性,其募集配套资金中超15亿元将直接投向新昇晶科、晶睿的智能化改造项目,剑指40万片/月产能目标,更凸显出国家层面对半导体材料领域垂直整合的支持力度。

从资产估值角度看,三家标的公司评估增值率均超36%,其中新昇晶科以77.68亿元估值领跑,反映出市场对300mm硅片资产的高溢价认可。这种估值逻辑背后,是标的公司已切入存储、逻辑、CIS等全领域客户供应链的商业现实,整合后有望形成“材料+工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进一步增强客户粘性。

作为国内唯一实现12英寸硅片规模化销售的企业,沪硅产业此次整合具有行业标杆意义。全资控股后,公司计划投入超20亿元研发12英寸轻掺硅片、超薄外延片等高端产品,并联合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客户共建硅片-晶圆联合实验室,构建“研发-生产-应用”的闭环生态。

在区域布局方面,通过上海临港、四川成都等基地的联动,公司将形成东西协同的产能布局,显著缩短对华南、华中地区晶圆厂的响应周期。

尽管交易尚需通过国资评估备案、上交所审核及证监会注册等程序,但市场普遍预期,在政策扶持与产业周期上行双重驱动下,沪硅产业有望年内完成整合。这场涉及70亿资金的资本运作,不仅将重塑中国半导体材料产业的竞争格局,更标志着在美日企业垄断90%以上300mm硅片市场的背景下,中国半导体产业正通过垂直整合与技术创新,加速突破高端材料领域的“卡脖子”困境,为“中国芯”的崛起筑牢根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32度域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business@sentgon.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lin@sentgon.com
👍喜欢有价值的内容,就在 32度域 扎堆
(0)

猜你喜欢

  • 芯片及半导体

    荷兰半导体巨头牵手零跑,在华设6大研发中心

    32度域报道/ 7月2日,全球知名车规芯片供应商恩智浦在大连举办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汽车领导力媒体开放日活动。围绕“本土化创新”与“智能化技术落地”两大核心主题,恩智浦正式对外公布了其在华战略升级及汽车电子领域的最新布局,展示了其深耕中国市场、加速智能化转型的坚定决心。

    恩智浦的历史可追溯至1953年的飞利浦半导体部门,2006年从飞利浦分拆独立,成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之一。自1986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恩智浦便与中国汽车工业共同成长,见证了行业的每一次飞跃。如今,中国已成为恩智浦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占据了其三分之一的销售额。

    “以前,海外企业往往将中国视为方案发布的场地,方案和车型与欧美市场存在明显的时间差。”恩智浦半导体全球市场与销售副总裁、大中华区汽车电子总经理刘芳在开放日上表示,“但疫情之后,海外主机厂、方案商及生态环境开始更加关注中国市场的变化。中国的快速变化、弹性、开放与包容、创新以及大胆尝试,已经让全世界震惊。”

    面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变化,恩智浦如何快速应对客户需求?答案是“更深入地推进本土化”。今年1月1日,恩智浦对中国区的组织架构进行了重大调整,成立了中国事业部,进一步整合了本地销售、研发、运营、质量、技术支持等部门,旨在以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好的产品力服务中国客户。

    目前,恩智浦在中国拥有6000名员工、1600名工程师、6个研发中心,并在14个城市设有办事处。其全球最大的后端装配和测试工厂也设立在中国,充分体现了恩智浦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截至目前,恩智浦中国工程团队已完成200多种产品的定义、设计与开发,这些“中国制造”的产品为恩智浦贡献了约18%的营收。

    “中国市场不仅是一个有长足进展的市场,更代表了全球领先的汽车技术。”恩智浦半导体执行副总裁兼中国事业部总经理李晓鹤补充道,“中国工业市场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8%,汽车市场更是达到10%以上。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中国看到了很多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在大连的媒体开放日上,恩智浦还与多位合作伙伴正式宣布了合作项目。例如,与零跑汽车共同宣布,零跑汽车全新的LEAP 3.5中央集成电子电气架构中采用恩智浦S32K388,以进一步升级其中央域控集成;与深蓝汽车续签联合创新中心合作协议,与长城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并设立联合创新实验室等。

    恩智浦官方披露,当前其已服务中国超过6000家的客户、合作伙伴和生态系统。面对如此庞大的客户群体,恩智浦如何保证一款产品适配多家企业,并快速应对中国客户的需求?

    在恩智浦的产品定义中,“可扩展性”和“成本低”是两大核心特性。去年发布的软件定义平台CoreRide便是典型案例。CoreRide是恩智浦为推动规模化创新而设计的平台软件,以恩智浦的硬件为基础,添加软件和中间件,提供经过完整系统级验证的软件解决方案。

    “因为每家企业的需求不同,就不会有一刀切一体适用的统一方案。”恩智浦半导体执行副总裁兼高级模拟与汽车嵌入式系统业务总经理Jens Hinrichsen表示,“我们需要一个可扩展的硬件平台来兼容不同的车型,并在硬件平台上叠加软件,以适用到不同的车型。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去定义这种个性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除了CoreRide平台,恩智浦还带来了一系列针对中国市场的技术解决方案。在核心芯片与平台技术方面,S32R47雷达处理器支持3倍天线处理能力,为L4级自动驾驶提供硬件基础;Ranger 5 UWB凭借可扩展硅设计适配车钥匙、无感进入等多场景应用;eIQ工具包针对边缘计算优化AI模型,搭配S32系列高能效NPU实现实时处理;TTTech Auto MotionWise作为安全关键中间件,实现软件架构可扩展性。

    这些技术解决方案不仅满足了中国市场“快速迭代、成本敏感、AI集成需求迫切”的特点,也展示了恩智浦在智能化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

    今年6月,恩智浦完成了对TTTech Auto的收购,进一步强化了其在软件领域的能力。TTTech Auto是CoreRide平台的早期软件合作伙伴,提供中间件解决方案,在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方面具有专长。

    “TTTech Auto对于我们的硬件解决方案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Jens Hinrichsen表示,“我们会把TTTech Auto作为恩智浦公司中的一个独立部门运营,其软件既可以和恩智浦的硬件集成,也可以和非恩智浦的硬件集成。同时,我们也会和更多的软件伙伴合作,围绕着TTTech Auto的软件来优化我们的硬件。”

    面对地缘政治风险和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恩智浦如何深化本地制造与研发合作?Jens Hinrichsen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我们会进一步加强本土化制造。在天津,我们有一个非常先进的封测工厂,是恩智浦全球最大的封装测试基地。对于晶圆,我们会和晶圆代工厂合作,包括台积电南京厂和中芯国际等。”

    同时,恩智浦也在不断扩大本土研发中心的规模,提供应用的支持、质量方面的支持、客户的支持和技术支持等。“我们在中国有庞大的工程和销售团队,中国的文化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的工作方式当中。”Jens Hinrichsen表示,“随着中国事业部的成立,我们将为中国的本土团队更多的赋能,让他们能够像中国的本地公司一样快速敏捷地进行创新。”

    在谈到未来规划时,Jens Hinrichsen透露了恩智浦在晶圆制造方面的战略调整:“整合8英寸晶圆厂的决定是恩智浦混合制造战略的一部分,该战略还包括在先进和传统制程节点上投资12英寸晶圆厂。这是半导体行业非常自然的演进和变化,因为我们要追求规模经济。”

    对于功能安全领域的新趋势,Jens Hinrichsen也表达了乐观态度:“功能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中国,我看到一种非常聪明的功能安全定义方式,即根据用例的不同在系统层面或应用层面进行定义。这样可以节省硬件开发的时间,并快速实施最高级别的功能安全。”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32度域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business@sentgon.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lin@sentgon.com
    👍喜欢有价值的内容,就在 32度域 扎堆
    2025年7月8日
    0440
  • 芯片及半导体

    龙芯中科发布新一代服务器芯片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龙芯3C6000系列芯片采用自主指令系统龙架构,不需要国外授权,综合性能达到2023年市场主流产品水平。龙芯中科还基于3C6000芯片形成高性能自主服务器解决方案,可满足通算、智算、存储、工控、工作站等多场景的计算需求。

    此次发布的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面向终端和工控应用,同样采用自主指令系统龙架构。至此,龙芯形成了桌面、服务器和终端三条线路产品的完整系列,能够为不同领域提供高性能及高性价比的CPU(中央处理器)芯片产品。

    来源:人民日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32度域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business@sentgon.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lin@sentgon.com
    👍喜欢有价值的内容,就在 32度域 扎堆
    2025年7月1日
    0222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