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度域
  • 行业快报
  • 资讯精选
    • 打印机与耗材
    • 芯片及半导体
    • AI人工智能
  • 头条精选
  • 产经数据
    • 专利动态
    • 行业政策
    • 产业图谱
    • 行业标准
  • 研选报告
    • 宏观研究
    • 策略报告
    • 公司报告
    • 行业报告
    • 城市经济
  • 创投之窗
    • 热门赛道
    • 项目库精选
    • 申请报道
  • 商机链合圈
登录 注册
创作中心
  1. 32度域首页
  2. 行业资讯
  3. 第4页
  • AI人工智能

    Vanta完成1.5亿美元D轮融资,估值达41.5亿美元

    32度域报道/ 7月23日,网络安全合规自动化公司Vanta宣布完成1.5亿美元D轮融资,由Wellington Management领投,CrowdStrike Ventures和Atlassian Ventures参与战略投资。此轮融资使Vanta的估值达到41.5亿美元,相比一年前的24.5亿美元估值增长69%。Vanta自2018年成立以来,总融资额达到5.04亿美元。

    Vanta的成功融资反映了监管环境变化下合规自动化需求的激增。欧盟NIS2指令、《数字运营弹性法案》以及SEC加强的网络安全披露规则等法规,使合规从阶段性审计转变为企业的持续性运营要求。企业需要实时应对安全威胁并满足监管检查。

    Vanta服务于全球58个国家超过12,000家客户,利用人工智能解决合规问题。其核心AI代理技术能自动生成80%的安全问卷回复,客户接受率达95%。该平台持续监控超过2亿个资源,生成超过1000万次信任中心浏览量。客户报告显示,使用Vanta三年内投资回报率达526%,合规团队生产力提高129%。

    治理、风险和合规(GRC)市场增长强劲。Grand View Research预测该市场将从2024年的629.2亿美元增至2025年的724.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3.2%。其中企业GRC领域2025年价值预计为210.4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保持12.38%的年增长率。微软、马莎百货和安盛保险等知名企业的网络安全事件,促使董事会层面将安全合规视为战略要务和业务促进因素。

    CrowdStrike Ventures和Atlassian Ventures的战略投资带来了深度合作。与CrowdStrike Falcon平台的集成,可将安全遥测数据转化为实时合规证据,减少手动工作。与Atlassian生态系统的整合,则支持在DevOps流程中嵌入自动化合规检查。

    合规自动化领域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Drata(融资3.28亿美元,估值20亿美元,缺乏高级AI代理);OneTrust(融资9.264亿美元,估值51亿美元,年经常性收入5亿美元,服务标普100强中75%公司,增长相对较慢);Hyperproof(B轮融资4000万美元);Secureframe(融资7900万美元,专注快速SOC 2自动化)。此外,AuditBoard于2024年被以30亿美元收购(年经常性收入2亿美元,服务50%财富500强),其专注于内部审计,与Vanta的安全合规形成差异化。

    Vanta当前估值为其收入的18.9倍,高于SailPoint、Tenable和Workiva等可比上市公司(市销率6-8倍),表明其后期存在估值压缩风险。投资者期望Vanta能将业务扩展至更广泛的风险运营领域,如供应商风险管理和持续控制监控,以维持高估值。然而,这面临挑战:监管要求的区域差异需要持续投入更新框架和本地化支持;市场竞争更倾向于集成套件(如OneTrust或ServiceNow),可能对Vanta的专业化方案构成压力。

    Vanta计划利用新资金提升AI能力、部署国际数据中心,并为政府、医疗等高度监管行业提供专业合规方案。维持市场领导地位需克服关键挑战:保持技术差异化(竞争对手也在部署AI)、满足企业客户对深度集成和复杂工作流的需求、承担国际扩张所需的本地监管专业知识和数据驻留基础设施投入。市场趋势要求合规平台发展成为包含安全合规、供应商风险评估、政策管理和审计协调的全面风险管理生态系统。

    合规自动化市场因监管复杂性、安全威胁和效率需求而具有坚实增长基础。Vanta的市场地位、技术能力和战略伙伴关系为其持续扩张提供了支撑。然而,其高估值依赖于对未来增长的乐观预期,需要精准执行。投资者应关注该领域向综合性风险管理平台整合的趋势。专业基础设施(如证据完整性系统、垂直合规方案)可能提供更佳投资机会。建议将合规自动化投资视为更广泛的网络安全和企业软件组合的一部分,同时需认识其增长潜力及市场整合与估值波动的风险。

    Vanta的D轮融资标志着合规自动化领域的重要进展,其未来发展将取决于扩展战略的执行力和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

    2025年7月24日
    02.2K
  • 高危打印机漏洞肆虐:兄弟等品牌超 750 款机型受影响,可被远程控制 打印机与耗材

    高危打印机漏洞肆虐:兄弟等品牌超 750 款机型受影响,可被远程控制

    2025年7月24日
    0462
  • 打印机与耗材

    沙利文认证:汉印便携 A4 打印机登顶全国销量榜首

    根据国际权威调研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最新发布的数据,中国打印品牌汉印旗下的便携式A4打印机在2024年以显著优势夺得全国销量第一。这一里程碑式的成绩不仅标志着中国品牌在便携打印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也深刻改写了该行业的竞争格局。

    汉印此次夺冠的关键在于精准抓住了市场需求。面对家庭教育中频繁的作业打印、错题整理,以及移动办公急需现场输出文件等痛点,汉印推出了MT610、MT800等系列便携打印机。这些产品运用无墨直印、热转印等核心技术,真正做到了轻巧便携、操作简单、打印高效。同时,汉印配套的“汉小印App”整合了丰富的学习和办公资源,并融入AI功能,成功构建了“硬件 + 软件 + 服务”的智慧打印生态闭环,为用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汉印高度重视产品安全,其专用热敏纸经过权威认证,不含双酚A和双酚S等有害物质,有效解决了便携打印的安全隐患。从单纯的硬件制造商转型为智慧打印平台的构建者,汉印此次销量登顶,不仅是其产品的成功,更清晰地预示着整个打印行业正加速向满足具体使用场景、融合智能服务的未来趋势转型。打印,正变得越来越智能和便捷。

    2025年7月23日
    01.6K
  • Scrunch AI 融资 1500 万,能否在 AI 搜索为品牌杀出重围? AI人工智能

    Scrunch AI 融资 1500 万,能否在 AI 搜索为品牌杀出重围?

    2025年7月23日
    01.8K
  • 17.5亿美元债务砸向AI基建,CoreWeave怎么敢的? AI人工智能

    17.5亿美元债务砸向AI基建,CoreWeave怎么敢的?

    2025年7月23日
    01.9K
  • 德州仪器股价暴跌,投资者该在半导体迷雾中何去何从? 头条精选

    德州仪器股价暴跌,投资者该在半导体迷雾中何去何从?

    2025年7月23日
    02.0K
  • AI人工智能

    苹果AI开源提案告吹,内部矛盾凸显,或引入第三方模型

    7月22日有消息传出,最近有不少关于苹果人工智能团队重要成员离职的报道,今天The Information的一篇新报道揭开了苹果AI团队内部动荡的更多内幕,其中就包括苹果差点把自己的人工智能模型开源以及最后没这么做的原因。

    报道说,今年早些时候,苹果负责开发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的团队,很积极地想把自己研发的多个模型以开源的方式对外公布。这么做有不少好处,一方面能展示苹果在AI领域的技术成果,另一方面还能借助外部研究人员的力量一起改进模型。但这个提议最后被否决了,否决的人是苹果负责软件工程的高级副总裁克雷格・费德里吉。

    有两位知情人士说,费德里吉在一封邮件里明确告诉苹果基础模型团队的负责人庞若明,现在市场上已经有好多其他公司开源的模型了,这些模型足以推动学术研究,苹果没必要再掺和进去。他更担心的是,要是把自家的模型公开了,外界就能清楚地看到,这些为了适配iPhone而压缩体积的模型,性能和在高性能PC或者数据中心运行的版本相比,会明显下降。

    这个决策成了内部矛盾的导火索之一。好多研究人员私下觉得,苹果一直坚持“设备优先”的AI策略,严重限制了模型的技术发展潜力。其实,据说费德里吉自己也跟已经离职的庞若明表达过同样的担忧。

    32度域发现,去年苹果推出“Apple Intelligence”的时候,强调的核心就是保护用户隐私,“设备端优先”是实现这个承诺的关键。但现在看来,这个战略可能也在不知不觉中给苹果的AI功能设置了比大家想象的还要严格的技术限制。

    报道还透露了一些有意思的细节:当苹果突然宣布Siri的重大更新要推迟时,好多AI团队的成员都懵了,因为他们之前一直得到的都是积极的反馈和进度肯定。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最近有消息说苹果正在考虑放弃完全自主研发的道路,打算用第三方大语言模型。据说苹果已经和OpenAI、Anthropic还有谷歌接触过,探讨用它们的大模型为新一代Siri提供技术支持的可能性。

    2025年7月23日
    01.8K
  • 亚马逊关停中国最后AI堡垒:10亿项目一夜解散,中美科技“旋转门”正在卡死 AI人工智能

    原创亚马逊关停中国最后AI堡垒:10亿项目一夜解散,中美科技“旋转门”正在卡死

    2025年7月23日
    05.1K
  • 亚马逊(AWS)上海 AI 研究院解散了 AI人工智能

    亚马逊(AWS)上海 AI 研究院解散了

    2025年7月23日
    02.1K
  • 印度首款国产芯片将于今年问世并量产 芯片及半导体

    印度首款国产芯片将于今年问世并量产

    2025年7月21日
    0451
  • ASML 确认首批高数值孔径 EUV EXE:5200 出货,将为英特尔 2027 年的 14A 做准备 芯片及半导体

    ASML 确认首批高数值孔径 EUV EXE:5200 出货,将为英特尔 2027 年的 14A 做准备

    2025年7月21日
    0611
  • 黄仁勋:总感觉公司快倒闭了!从小米初创就与雷军合作 头条精选

    黄仁勋:总感觉公司快倒闭了!从小米初创就与雷军合作

    2025年7月21日
    0123
  • 头条精选

    境外生产芯片可能故意留“后门”!国安部公开曝光

    在如今高度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不仅关乎着个人隐私、企业秘密,甚至影响着国家安全。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别有用心的设计或恶意植入的技术后门,可能成为失泄密的导火索。

    看不见的“电子间谍”和“定时炸弹”

    技术后门通常指绕过正常的安全检查机制,获取对程序或系统访问权的方法。技术后门的设计初衷是方便开发者进行调试和修改漏洞,但如果未及时删除,被恶意攻击者利用,就会变成安全风险,可以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访问系统、获取敏感信息。

    ——恶意自带:设备里的“内鬼”。一些境外生产的芯片、智能设备或者软件可能在设计制造阶段就被故意预埋了“后门”,厂商可以通过特定信号对设备进行远程操控,如自动开启摄像头、麦克风,或命令后台自动收集指定数据并回传。

    ——后期破解:黑暗中的“眼睛”。个别厂家为方便后期维修维护,出厂时设置了允许远程访问的“后门”。这本是售后服务功能,但如果管理不善或被第三方恶意破解,这个“后门”就会在黑暗角落窥视窃取敏感信息数据。

    ——暗中植入:供应链中“投毒”。个别不法分子可能利用软件更新渠道、污染开源代码库或在供应链环节篡改代码等方式,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植入“后门”,同样可以达到非法操控设备、窃取秘密的目的。国家安全机关提示

    智能设备、信息系统的安全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更事关国家安全。广大人民群众务必擦亮双眼、提高警惕,持续提升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防范抵御隐藏在暗处的“技术后门”窃密。重点涉密岗位可通过采用自主可控芯片和国产操作系统,避免境外软硬件后门风险。还可通过加强技术防护措施,如制定补丁策略、定期进行操作系统更新、定期检查设备日志、监控异常流量等方式,降低潜在技术后门安全风险。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公民和组织应当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做好针对网络间谍的安全防范和调查处置工作,如发现可疑行为,请及时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www.12339.gov.cn)、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或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

    2025年7月21日
    0319
  • 特朗普宣布900亿美元建设AI中心,谷歌、黑石集团等领投 AI人工智能

    特朗普宣布900亿美元建设AI中心,谷歌、黑石集团等领投

    2025年7月18日
    0428
  • 消费级 3D 打印机:新科技赛道的潜力股? 打印机与耗材

    消费级 3D 打印机:新科技赛道的潜力股?

    2025年7月17日
    0707
  • Synopsys收购Ansys的交易获中国批准 芯片及半导体

    Synopsys收购Ansys的交易获中国批准

    2025年7月17日
    0769
  • 尚积半导体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 芯片及半导体

    尚积半导体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

    2025年7月17日
    0554
  • 英诺赛科8英寸氮化镓晶圆产能预计年底提升至20000WPM 芯片及半导体

    英诺赛科8英寸氮化镓晶圆产能预计年底提升至20000WPM

    2025年7月17日
    0520
  • 4 / 22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下一页
  • 关于32度域
  • 所有作者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公益报道计划
  • 关于合作/寻求报道
  • 网络谣言信息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23-2025 32度域.All rights reserved | 粤ICP备2021025724号-4

本站所发布、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 如本站所选内容的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