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AI服务器市场外购芯片比例下降,国产芯片供应商崛起

2025年中国AI服务器市场外购芯片比例下降,国产芯片供应商崛起

在2025年的中国AI服务器市场,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上演。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最新预测,中国AI服务器市场对外购芯片(如英伟达、AMD等)的比例将从2024年的约63%下降至42%。这一数据不仅揭示了市场格局的重大转变,更预示着国产芯片供应商的强势崛起。

这一趋势的形成,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北美四大云计算服务提供商(CSP)加速自主研发ASIC芯片,平均每1至2年就会推出升级版本。这种自研趋势不仅降低了对外部芯片供应商的依赖,也推动了全球AI芯片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其次,中国本土芯片供应商在技术上的不断进步和产品的逐步成熟,为国产替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举措,如国有AI芯片政策,加速了国产替代进程。

在这场变革中,华为昇腾、寒武纪、海光信息等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国产替代的重要力量。华为昇腾作为国内AI芯片领域的龙头,在2024年第四季度在中国AI芯片市场的份额从3%飙升至27%。瑞穗证券预测,2025年华为昇腾AI芯片出货量将超70万颗。昇腾芯片基于自研达芬奇架构,支持大模型训练,已应用于运营商、智慧城市及大型云网AI场景。寒武纪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1.74亿元,同比增长65.56%。2025年第一季度,其营收更是达到11.11亿元,同比增速高达4230.22%。寒武纪的思元590芯片性能接近英伟达A100的80%,在特定场景能效比表现出色,被视为A100的“平替”首选。海光信息在2025年的DCU业务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其DCU在智算中心渗透率达35%,与DeepSeek、文心一言等大模型完成适配。海光信息DCU兼容CUDA生态,支持全精度运算,广泛应用于大模型训练场景。

国产芯片供应商之所以能够填补外购芯片比例下降的市场空缺,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优势。首先,国产芯片供应商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突破,如华为昇腾的达芬奇架构、寒武纪的ASIC架构等,这些技术突破使得国产芯片在性能上逐渐接近甚至超越国际先进水平。其次,国产芯片供应商注重生态兼容性,如海光信息DCU兼容CUDA生态,降低了用户迁移成本,使得国产芯片更容易被市场接受。最后,国产替代减少了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增强了供应链的安全性,在中美科技博弈的背景下,这一点尤为重要。

全球AI芯片市场正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北美CSP自研ASIC芯片的趋势,以及中国本土芯片供应商的崛起,共同推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同时,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也为国产芯片供应商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政策支持下,国产芯片供应商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应对国际竞争和市场挑战。

2025年中国AI服务器市场外购芯片比例的下降以及国产芯片供应商市场份额的提升,标志着中国AI芯片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AI芯片市场竞争格局的重大转变。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中国在AI芯片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也预示着未来中国AI服务器市场将更加依赖于本土芯片供应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拓展,国产芯片供应商有望在全球AI芯片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32度域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business@sentgon.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lin@sentgon.com
👍喜欢有价值的内容,就在 32度域 扎堆
(0)
上一篇 2025年5月19日 16:21
下一篇 2025年5月20日 15:20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