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AI芯片市场的激烈竞争与政策变局,英伟达正加速推进其中国战略。据多方消息源透露,英伟达计划于2025年6月启动基于Blackwell架构的定制化AI芯片量产,旨在填补H20芯片禁售后的市场空白,并延续其在中国市场的技术优势。
作为全球AI芯片领域的领跑者,英伟达Blackwell架构自2024年3月发布以来,便以每秒10万亿次的片间互联能力、2080亿晶体管的集成密度,以及专为AI模型优化的第二代Transformer引擎,成为数据中心和AI训练场景的核心选择。此次针对中国市场的特规芯片,虽延续了Blackwell的核心架构,但在硬件配置上做出关键妥协——为符合美国出口管制对内存带宽(≤1.8 TB/s)的限制,芯片将放弃高端HBM(高带宽内存),转而采用GDDR7显存。这一调整虽导致内存带宽和容量较H20有所下降,但通过架构优化,其FP4算力仍达到H20的2.5倍以上,尤其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垂类模型推理场景中展现出显著优势。
此次特规芯片的定价策略极具针对性。据行业分析师估算,其售价区间为6500-8000美元,较H20(1万-1.2万美元)降价约30%-40%。这一价格调整不仅直接回应了中国市场对高性价比AI芯片的需求,更旨在通过性价比优势延缓国产替代进程。英伟达同步推动NVLink Fusion技术的开放,允许中国合作伙伴基于其架构定制AI基础设施,从而构建更紧密的生态绑定。
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的持续升级,是英伟达加速开发特规芯片的核心动因。自2023年H20芯片因性能超标被禁后,中国AI企业纷纷转向华为昇腾、海光信息等本土供应商。据市场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AI芯片市场中,国产芯片份额已突破35%,较2022年增长近20个百分点。为应对这一趋势,英伟达采取“双轨并行”策略:短期通过降级版H20(移除HBM,改用GDDR7)填补供应缺口,长期则以Blackwell特规芯片固守推理市场,并计划于2025年底前交付更高端的定制化产品。
Blackwell特规芯片的量产,正引发中国数据中心产业链的连锁反应。其1400W的高功耗推动液冷技术加速普及,预计2025年全球液冷市场规模将突破150亿美元,中国厂商如浪潮信息、中科曙光已布局相关赛道。此外,GDDR7显存的采用可能重塑内存市场格局。尽管英伟达在高端芯片中仍保留HBM方案,但特规芯片对GDDR7的大规模需求,或为三星、SK海力士等内存厂商带来新的增长点。
英伟达Blackwell特规芯片的推出,本质上是技术妥协与市场防守的双重博弈。通过架构优化和硬件妥协,英伟达试图在合规框架内维持中国市场份额;而通过生态绑定和定价策略,其正延缓国产替代进程。然而,出口管制导致的性能限制与国产芯片的崛起,仍为其中国战略蒙上阴影。未来两年,中国AI芯片市场将呈现“高端突围、中端替代”的格局,Blackwell特规芯片的表现,将成为观察全球AI芯片产业博弈的关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