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军备竞赛白热化了,而这时的Meta正站在十字路口。
一边是扎克伯格要夺取AI领域领导权的雄心壮志,另一边是美国现任政府重燃的关税问题可能掀起的成本风暴。当这家社交媒体巨头本周在加州门洛帕克举办首届Llama品牌AI开发者大会(LlamaCon),并紧随其后公布二季度财报时,全球投资者都将目光聚焦于一个核心命题:在贸易保护主义阴云下,Meta能否维持其每年650亿美元的AI资本支出?
1.Meta的AI豪赌
特朗普政府重启的关税武器库,正精准击中科技巨头的命门。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数据,当前对华301条款关税覆盖了价值37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其中半导体设备、数据中心硬件等AI基础设施核心部件赫然在列。
摩根士丹利测算显示,若关税税率从7.5%提升至25%,Meta单是服务器进口成本就将增加12-15亿美元,这相当于其年度资本支出预算的2%-3%。
但Meta展现出的战略定力令人瞩目。Needham分析师在最新研报中直言:”我们不预计META会在2025年将其资本支出指导范围(600亿-650亿美元)削减,因为META认为其GenAI基础设施是一个重要的10年投资。”
这种执着大约可以看作源于扎克伯格的判断:在生成式AI引发的平台革命中,基础设施投入是通往未来的入场券。
对比行业动向可见端倪。英特尔CFO大卫·津斯纳在财报电话会上警告,贸易政策加剧经济衰退风险,但Meta选择逆势加注。
其底气源于独特的成本转嫁能力——当芯片厂商因关税承压时,Meta可通过定制化芯片研发(如与高通合作的AI加速卡)和供应链多元化(扩大在越南、墨西哥的组装产能)部分对冲风险。
相较于英伟达、谷歌等竞争对手,Meta的AI战略与核心业务(社交网络广告)存在天然协同效应,每单位资本支出的变现效率理论上更高。
2.LlamaCon:检验回报的关键时刻
作为Meta首次专门面向Llama家族模型的开发者大会,LlamaCon承载着双重使命:技术展示与商业验证。
在技术层面,Meta需要证明其开源策略的持续领先性——继4月发布Llama 3系列模型后,市场传闻本次大会将披露多模态版本和更高效的推理优化方案。但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量化的收入增长,才是其关键的商业闭环。
Truist Securities分析师Youssef Squali指出:”投资者希望看到这些AI投资的回报率,虽然Meta展示了通过利用AI改进其产品并推动更快的收入增长所带来的明确好处,但很难量化这些好处。”
这种焦虑并非空穴来风。尽管Meta宣称AI工具已将广告相关性提升15%,点击率提高8%,但华尔街需要看到更直接的财务贡献。
所以,LlamaCon是极有可能成为破局关键的。Meta计划展示三大变现路径:一是通过API调用收费,二是企业级定制模型授权,三是基于AI代理(Agent)的新型广告格式。
威廉布莱尔分析师拉尔夫·沙卡特强调:”Meta在多万亿美元的市场中具有早期优势,其数十亿用户基数和跨平台整合能力构成独特壁垒。”若开发者大会能吸引足够多的企业客户和独立开发者构建生态,Meta的AI投资逻辑将获得重要背书。
3.Meta AI的双线作战
在生成式AI的战场,Meta现在其实算得上是双线作战的。一面是Llama驱动的AI代理生态,另一面是直接对标ChatGPT的Meta AI数字助手。
Meta AI代理被扎克伯格定位为”下一代计算平台”,其野心在于通过Llama模型驱动的智能体,接管用户的在线任务执行。想象这样的场景: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即可让AI代理自动完成电商购物、旅行规划、内容创作等操作。这种模式若成功,将彻底改变Facebook、WhatsApp等应用的交互逻辑,创造全新的广告场景和交易佣金机会。
但挑战同样巨大。Wells Fargo分析师Ken Gawrelski警示:”这是一个非常昂贵的提议,到目前为止,与Google不同,Meta并没有以任何重大方式直接将其模型变现。”要突破瓶颈,Meta需在三个维度实现突破:提升代理任务的复杂度(从简单查询到多步骤规划)、构建可信的隐私保护机制(用户授权AI代理访问账户数据),以及设计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订阅制或抽佣制)。
面对ChatGPT的先发优势,Meta有计划二季度推出独立AI应用,并测试付费订阅服务。这种策略在我看来,其实就是将AI助手从社交应用中解耦,既能避免主产品体验过载,又可建立独立的品牌认知。有行业分析师指出:”一个清晰的用例和价值主张,将帮助Meta突破现有用户被动消费内容的惯性。”
但护城河构建绝非易事,Sonata Insights创始人Debra Aho Williamson坦言:”ChatGPT的知名度如此之高,以至于它很快就将成为很难跨越的护城河。”
Meta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用户为何需要第二个AI助手?可能的突破口在于与现有社交生态的深度整合,例如让AI助手自动生成符合用户兴趣的Instagram帖子,或在Facebook群组中提供智能问答服务。
4.成本压力与战略定力
围绕Meta的AI战略,华尔街正形成两种对立观点。看多阵营强调长期主义,Needham分析师指出:”关税增加了成本上升的修正风险,但相对于十年期的战略回报,短期波动值得承受。”他们认为,Meta的广告业务每年产生超千亿美元现金流,足以支撑AI投资强度,且基础设施投入将形成技术代差优势。
而谨慎派则紧盯变现效率。Cantor Fitzgerald分析师Deepak Mathivanan提醒:”用户可能不会以与竞争对手相同的方式与Meta人工智能互动。”这种担忧在Meta AI的早期数据中得到印证:尽管月活用户已突破4亿,但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仅为ChatGPT的1/3,且付费转化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关键变量在于美国现在的关税政策变化路径。若贸易战持续升级,Meta可能面临三重压力:硬件成本上升、全球供应链重组、以及新兴市场(如东南亚)的本地化投资需求。高盛测算显示,若Meta被迫将20%的服务器产能转移至美国本土,资本支出将额外增加80亿美元。
当LlamaCon的聚光灯照亮Meta的AI雄心,当财报电话会上的分析师追问关税影响,扎克伯格的团队正在书写科技史上最昂贵的赌局之一。这个资本运作的本质,是判断AI革命的窗口期是否足以覆盖贸易保护主义的成本冲击。
从目前迹象看,Meta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即既不削减资本支出(维持650亿美元年度预算),也不盲目追加投资(暂未上调支出上限),而是通过供应链重构和变现创新来消化关税压力。这种策略能否成功,取决于三个变量: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持续性、Llama生态的开发者采纳速度、以及Meta AI的商业化突破。
这么看来,Meta的抉择为科技行业提供了一种参考,在逆全球化浪潮下,如何平衡战略定力与战术灵活,如何将技术信仰转化为商业现实,可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审校 | 王丛予
配图/封面来源 | 腾讯新闻库
编辑/出品 | 东针-知识频道(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