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晚间,一则公告让资本市场目光聚焦于联合化学(SZ301209)。这家以有机颜料生产为主业的企业,宣布拟以投前估值5亿元向成立仅4个月的卓光芮科技(上海)有限责任公司增资1.2亿元,增资后持股19.3548%,并保留6个月内追加不超过1.2亿元投资的权利。消息一出,联合化学股价当日上涨1.82%,而年初至公告日其累计涨幅已达308%,上半年更以438%的涨幅冠绝A股,被冠以"股王"称号。这场看似突兀的跨界投资,实则折射出传统化工企业向科技赛道转型的迫切渴望,以及资本市场对半导体概念的狂热追逐。
卓光芮的成立时间与财务数据形成鲜明反差。这家2025年3月7日才注册成立的企业,公告显示其2024年(合并模拟数据)已实现营收2658.30万元,但亏损达1584.61万元;今年前5个月营业收入归零,净资产为-4147.22万元。这种"未开业先亏损"的异常现象,源于其全资子公司罡景光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提前布局——这家成立于2023年6月的企业,承担着投影式曝光机光学部件的研发生产任务,其2024年部分销售收入被合并计入卓光芮财报。
尽管财务数据堪忧,卓光芮的技术团队却堪称"豪华"。创始人兼技术负责人高安曾在国际半导体曝光设备龙头企业任职,其研发团队成员均具备五年以上相关领域经验。技术储备方面,公司宣称掌握光学系统全流程研发能力,从设计、选材到装调测试均实现自主突破,且已有光学部件产品实现销售;在曝光机整机集成领域,更声称掌握千余个细分步骤的实操经验。这种"技术先行"的策略,与资本市场热捧的"硬科技"属性高度契合。
联合化学在公告中坦言,卓光芮目前处于"前期投入与研发攻关阶段",但强调其技术路线符合国家战略方向。根据协议,增资款项将专项用于投影式曝光机及相关零部件研制,其中投入罡景光学的资金不超过20%。这种"专款专用"的安排,试图向投资者传递资金安全边际的信号。
联合化学的跨界并非无迹可寻,这家2022年8月登陆创业板的企业,上市时募集资金2.58亿元,原计划投向"年产8000吨有机颜料生产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然而截至2024年底,两大项目投资进度分别仅为0.11%和0.32%,最终在2025年4月被暂缓实施。主业扩张的停滞,与资本市场表现形成强烈反差——2025年上半年,其股价涨幅领跑A股,但同期有机颜料业务并未出现重大利好。
这种"股价与业绩背离"的现象,是普遍传统化工企业的转型难题。联合化学在2024年年报中透露,公司正在研发半导体新材料产品,用于集成电路、光学微电子等领域,其中高纯度合成工艺项目已进入中试阶段。此次投资卓光芮,被视为将半导体战略从"内部研发"升级为"外部并购+协同研发"的关键一步。公司明确表示,此举旨在构建"科技驱动"型发展模式,摆脱对传统有机颜料业务的依赖。
2025年以来,随着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概念的持续发酵,半导体设备板块成为资金追逐的焦点。投影式曝光机作为光刻工艺的核心设备,其国产化替代需求被市场赋予高估值预期。尽管卓光芮尚无成熟产品,但联合化学通过投资绑定潜在技术标的,成功贴上"半导体概念股"标签,引发资金爆炒。
但这场狂欢风险很大,卓光芮的财务数据显示,其研发支出可能远超营业收入,技术商业化进程存在不确定性。联合化学自身主业萎缩,2024年营收利润是否增长尚未可知,却大举跨界高风险领域,其资金实力和整合能力备受质疑。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对募投项目的反复变更,已引发监管关注——深交所曾就项目进度滞后问题下发问询函,要求说明是否存在"圈钱"嫌疑。
在化工、机械等传统领域,大量企业面临产能过剩、利润率下滑的困境,迫切需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半导体、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因其高技术壁垒和政策红利,成为跨界首选目标。然而,成功案例寥寥无几——多数企业因技术积累不足、人才储备匮乏而折戟沉沙,甚至拖累主业经营。
"半导体设备研发需要长期投入和深厚技术积淀,初创企业存活率极低。"某券商分析师指出,"联合化学选择投资而非自主研发,本质上是用资本换时间,但标的公司的技术成熟度和商业化能力仍需验证。"他提醒,当前市场对半导体概念过度乐观,可能忽视技术落地风险和估值泡沫。
👍喜欢有价值的内容,就在
32度域 扎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