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拟立法强制英伟达芯片植入定位系统,技术出口管控再升级

美国拟立法强制英伟达芯片植入定位系统,技术出口管控再升级

美国对华技术封锁再出新举措。据路透社最新报道,美国伊利诺伊州民主党国会众议员比尔·福斯特计划提出一项法案,要求在美国出口的芯片中强制植入定位系统,以监控芯片流向并确保符合出口管制法规。这一提案若通过,将标志着美国对华技术管控手段的重大升级。

根据法案草案,美国商务部将在六个月内制定两项关键规则:

芯片位置追踪:通过内置定位技术,实时监控芯片售后流向,防止其违规流入中国等“受管制市场”;
启动许可机制:未获得美国政府出口许可的芯片将被禁止启动,从技术底层切断非法交易路径。

福斯特表示,相关技术已存在于英伟达芯片中,并声称“中国正计划用芯片阵列研发武器”,但未提供任何证据。这一提案已获得两党议员支持,反映出美国对华技术封锁政策的持续加码。

自2022年美国实施芯片出口限制以来,英伟达等企业被迫推出“中国特供版”产品(如H20芯片),通过降低算力规避管制。然而,美国政界对此并不满意。福斯特的提案直指英伟达可能通过“定制芯片”绕开管制,要求从物理层面实现全流程监控。

这一动作与美国近期对华技术焦虑升级密切相关。中国AI企业DeepSeek的崛起被视为“强劲挑战”,促使美国进一步收紧出口规则。英伟达CEO黄仁勋曾公开反对限制对华出口,强调中国在AI领域的重要性,但美国政府显然已将技术管控凌驾于企业利益之上。

若法案通过,英伟达将面临两难抉择,在芯片中植入定位系统可能损害其商业信誉,尤其在中国市场,若拒绝配合,英伟达可能失去全球最大半导体市场之一,份额将被华为等中国企业填补。科技咨询机构Moor Insights分析,此举将“扼杀英伟达在中国的发展动力”,而中国企业的转向将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美国议员的提案折射出更深层的战略焦虑。一方面,通过定位追踪实现技术出口的“可视化管控”,试图堵住所有监管漏洞;另一方面,将芯片问题与“国家安全”强行绑定,为技术封锁披上合法外衣。

中国外交部此前已多次回应,指出美国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的行径“阻碍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最终将反噬自身”。随着中国在AI领域的突破,美国的技术围堵正面临边际效应递减的困境,而全球产业链的割裂也将削弱美国企业的创新动能。

福斯特的提案若成真,将成为美国对华技术管控的标志性事件。它标志着技术竞争已从市场准入升级为物理层面的监控,进一步加剧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阵营化”趋势。然而,历史经验表明,技术封锁往往倒逼被制裁方加速自主创新。从5G到AI,中国科技企业的韧性正在不断验证这一规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32度域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business@sentgon.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lin@sentgon.com
👍喜欢有价值的内容,就在 32度域 扎堆
(0)

猜你喜欢

  • 头条精选

    境外生产芯片可能故意留“后门”!国安部公开曝光

    在如今高度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不仅关乎着个人隐私、企业秘密,甚至影响着国家安全。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别有用心的设计或恶意植入的技术后门,可能成为失泄密的导火索。

    看不见的“电子间谍”和“定时炸弹”

    技术后门通常指绕过正常的安全检查机制,获取对程序或系统访问权的方法。技术后门的设计初衷是方便开发者进行调试和修改漏洞,但如果未及时删除,被恶意攻击者利用,就会变成安全风险,可以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访问系统、获取敏感信息。

    ——恶意自带:设备里的“内鬼”。一些境外生产的芯片、智能设备或者软件可能在设计制造阶段就被故意预埋了“后门”,厂商可以通过特定信号对设备进行远程操控,如自动开启摄像头、麦克风,或命令后台自动收集指定数据并回传。

    ——后期破解:黑暗中的“眼睛”。个别厂家为方便后期维修维护,出厂时设置了允许远程访问的“后门”。这本是售后服务功能,但如果管理不善或被第三方恶意破解,这个“后门”就会在黑暗角落窥视窃取敏感信息数据。

    ——暗中植入:供应链中“投毒”。个别不法分子可能利用软件更新渠道、污染开源代码库或在供应链环节篡改代码等方式,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植入“后门”,同样可以达到非法操控设备、窃取秘密的目的。国家安全机关提示

    智能设备、信息系统的安全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更事关国家安全。广大人民群众务必擦亮双眼、提高警惕,持续提升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防范抵御隐藏在暗处的“技术后门”窃密。重点涉密岗位可通过采用自主可控芯片和国产操作系统,避免境外软硬件后门风险。还可通过加强技术防护措施,如制定补丁策略、定期进行操作系统更新、定期检查设备日志、监控异常流量等方式,降低潜在技术后门安全风险。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公民和组织应当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做好针对网络间谍的安全防范和调查处置工作,如发现可疑行为,请及时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www.12339.gov.cn)、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或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32度域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business@sentgon.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lin@sentgon.com
    👍喜欢有价值的内容,就在 32度域 扎堆
    2025年7月21日
    0313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