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黄鹤楼,光博会惊现“微观奇迹”

3D打印黄鹤楼,光博会惊现“微观奇迹”

32度域5月16日消息,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简称“光博会”)在万众瞩目中盛大开幕。作为光电行业一年一度的盛会,本届光博会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近400家展商齐聚一堂,共同展示光电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其中,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展出的一幢微米级3D打印黄鹤楼,凭借其精湛的工艺和前沿的技术,瞬间成为展会现场当之无愧的“顶流”,吸引了无数业内人士和观众的目光。

在光博会的展台上,一幢精美的黄鹤楼模型在超高倍数显微镜下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细节。这幢“建筑”并非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宏大建筑,而是以微米级的精度打印而成,稳稳地屹立于一根头发丝粗细的光纤尖端。其飞檐斗拱、雕花窗棂等传统建筑元素清晰可见,每一处线条都细腻入微,仿佛将千年的文化古迹浓缩在了这微观的世界之中。

“看到我们的演示产品,很多业内人士都觉得不可思议!”格蓝若公司研发经理朱江在熙熙攘攘的展台上,一边忙着向潜在客户们介绍最新设备,一边兴奋地说道。据他介绍,会前准备的100本产品宣传册,在展会开始后短短半天时间内就发出去一大半,足以见得这款产品所引发的关注热度。

这幢令人惊叹的微米级3D打印黄鹤楼,正是格蓝若公司研发的“超快激光微纳增材制造设备”的杰作。该设备凭借其卓越的技术性能,成功打破了传统3D打印技术的局限,在微观制造领域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突破传统,技术革新

3D增材打印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的3D打印设备在实现精确定位时,往往需要借助激光扫描技术,而其扫描部件大多采用机械结构。虽然这种机械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较高的定位精度,但同时也带来了扫描速度上限低的问题,限制了3D打印技术在一些对效率要求较高的领域的应用。

格蓝若团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技术瓶颈,并积极投入研发力量进行创新突破。他们大胆引入声光偏转器,并自主研发了一套精确控制算法。通过这一创新技术,打印设备成功摆脱了机械结构的限制,仅依靠半导体技术就能实现光束的发射、扫描和接收。这一技术革新不仅保证了打印精度,更将打印效率提升至传统方案的百倍之高。

“比如眼前的‘黄鹤楼’,最复杂处的打印精度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500,但操作总用时不过三五分钟,而传统方案可能需要大半天。”朱江举例说明道。这一对比直观地展现了格蓝若“超快激光微纳增材制造设备”在效率上的巨大优势。对于企业而言,更高的打印效率意味着更短的生产周期和更低的成本,这无疑将为3D打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材料兼容性“卷”出新高度

除了在打印效率上的显著提升,格蓝若的新设备在材料兼容性方面同样实现了重大突破。在过去,3D打印技术大多局限于单一材料的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范围。而格蓝若的“超快激光微纳增材制造设备”则打破了这一局限,能够同时驾驭聚合物、金属化合物等多种材料,为3D打印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在医疗领域,该设备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它能够精细打印心脏瓣膜、生物合成材料等医疗器件,为医疗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医疗器件制造工艺往往存在污染大、浪费严重等问题,而格蓝若的3D打印技术则能够有效减少这些问题,提高医疗器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工业领域,该设备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可以用于软体机器人、气体探测器等高精密设备的高效制造。软体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的机器人技术,具有柔韧性好、适应性强等优点,在医疗、救援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而格蓝若的3D打印技术能够精确制造软体机器人的复杂结构,为其性能提升和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气体探测器在环境监测、工业安全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该设备的高精度制造能力能够确保气体探测器的灵敏度和可靠性,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它把过去只能存在于实验室设想中的微观构造,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成果。”朱江自豪地说道。这一评价不仅体现了格蓝若设备的技术实力,更预示着3D打印技术在未来将有更多的可能性等待我们去探索。

校企合作,硬核技术突破背后

格蓝若在3D打印技术领域取得的这一系列硬核技术突破,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背后有着强大的创新力量支撑。华中科技大学熊伟教授团队与格蓝若公司的深度合作,为这一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和实践平台。

双方于2023年成立了激光微纳制造联合研究中心,旨在充分发挥高校在科研方面的优势和企业在产业化方面的经验,共同攻克激光微纳制造领域的技术难题。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联合研究中心的科研团队就成功攻克了多材料高速打印这一关键难题,并于不久前斩获日内瓦发明奖金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双方合作成果的高度认可,也为我国在激光微纳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赢得了国际声誉。

目前,格蓝若的“超快激光微纳增材制造设备”已进入量产前测试阶段。这意味着该技术即将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通过与高校的合作,格蓝若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技术实力,也为我国3D打印产业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

“与市面上已推出的德国设备相比,我们在打印速度和材料适配性上更具优势。”朱江在介绍公司设备时自信满满地说道。他表示,格蓝若公司计划以“代工服务 + 定制方案”的模式,为生物医疗、光电设备等领域打开未来制造的大门。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格蓝若的“超快激光微纳增材制造设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潜力。在生物医疗领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对个性化医疗器件的需求也将日益增长。格蓝若的设备能够满足这一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在光电设备领域,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精度、高性能的光电元器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该设备的高精度打印能力和材料兼容性,能够为光电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提供有力支持,推动我国光电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此外,格蓝若的技术突破也将对我国3D打印产业的整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它将促使国内3D打印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3D打印产业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它将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进入3D打印领域,促进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高我国3D打印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说在最后

本届光博会上,除了格蓝若的“超快激光微纳增材制造设备”外,近400家展商还集中发布了千余项创新成果,其中近百项为“首发首展”。微纳增材技术与国产光芯片、量子通信设备等同台竞技,充分彰显了光博会的创新影响力。

一位多次参加光博会的韩国采购商坦言:“十多年前我们带着产品来,现在带着订单走。”这句话生动地反映了光博会在推动光电产业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光博会不仅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最新技术和产品的平台,也促进了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光电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不断发展,相信光博会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我国光电产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3D打印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引领着制造业的新变革。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其创新的“超快激光微纳增材制造设备”,在光博会上大放异彩,为我国3D打印产业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用的不断拓展,我们有理由相信,3D打印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变革。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32度域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business@sentgon.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lin@sentgon.com
👍喜欢有价值的内容,就在 32度域 扎堆
(0)
上一篇 2025年5月16日 17:45
下一篇 2025年5月18日 12:11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