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original-tag">原创</span>办公室有沉默的“间谍”?

原创办公室有沉默的“间谍”?

说个对普通人而言颇为神秘,但又非常常见的信息:据红星新闻报道,国安部披露有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专门收购二手打印机,提取残留的涉密文件,形成窃密产业链。

我们淘汰的二手打印机竟然成了危害国家安全的工具?

许多人可能觉得匪夷所思——这些笨重的办公设备,怎么就成了泄密渠道?

但实际是比你能够想象得到的情况要更夸张,更惊人。你随手丢弃的旧打印机,甚至有可能正在泄露你自己的隐私、企业的商业机密,严重点的,乃至泄露国家机密;你每天使用的打印功能,有可能正在向墙外“广播”文件内容。

不是幻想,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的安全战争,过去已经有太多类似的事故发生了,其实不止中国,国际上也屡见不鲜。

多数的办公室角落里那台嗡嗡作响的打印机,其实有个“记忆芯片”悄悄记录着所有打印内容。

即使你删除了记录、恢复了出厂设置,这些信息仍像刻在石头上的字迹难以磨灭。

当设备被当作废品卖掉,专业团队只需像考古学家挖掘化石般,就能从芯片中复原出几个月前打印的机密文件,所以选择一台安全、可控、自主的打印机,对我们其实尤为重要。

当激光打印机工作时产生的高压电流,会像广播电台发射信号般产生电磁波,这些肉眼不可见的波动能穿透普通墙壁,被三十米外的接收设备捕捉。

通过特殊算法,攻击者能像拼图般还原出你正在打印的完整内容,试想你在会议室打印并购方案时,隔壁写字楼里竟有人可以通过电磁波“偷看”你的文件,而你却浑然不觉,是不是略带惊悚?

泄密这事儿现实中早有先例了,第一次海湾战争前,伊拉克军方通过约旦买了批先进打印机,没想到美国特工悄悄把芯片调了包。这

些被动手脚的打印机运回伊拉克后,直接连上了军方电脑——那时候谁能想到打印机里藏病毒呢?结果开战前美军远程激活芯片,病毒像瘟疫一样扩散,伊拉克整个防空系统瞬间瘫痪。

本·拉登生前录像里出现过打印机,网友还调侃说"这不会是同款间谍设备吧"。其实打印机被黑早有科学依据:哥伦比亚大学发现某些惠普打印机能通过"远程升级"功能被植入木马,黑客能直接偷看打印文件,甚至让打印机变成"自燃装置"——虽然有保护装置,但持续加热的滚筒能把纸张烤到冒烟变黑。

英国有个叫Stackoverflowin的高中生更夸张,他靠一个漏洞就控制了15万台打印机,逼着它们集体打印ASCII画警告字样,还放话要是狠下心能影响30万台设备。

这类事离我们也不远,2015年南昌国安局就查获过进口打印机被装后门,境外黑客能远程偷资料。美国调查说,企业信息泄露的头号元凶早不是病毒黑客,而是我们天天用的邮箱、U盘和打印机。

可直到现在,打印安全在国内还是"透明存在",大家宁可防着电脑中毒,也想不到要给打印机设密码,重视程度还是不够。

最令人防不胜防的是“毒软件”陷阱,这个就很有普遍性了,多数办公小白会从网上下载一些驱动,或者某个打印工具去使用,美其名叫做便捷打印,但实际呢?是不是已经掉入精心设计的圈套了?

要知道,一些境外情报机构是可以通过污染软件供应链,将间谍程序伪装成正规驱动的,一旦安装,你的打印机就变成了窃密工具,自动将扫描的证件、合同等敏感资料传送到境外服务器。

国外就已经有公司曾因此泄露整套商业机密,造成一系列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只是,为什么我们会浑然不觉?这里面究竟是个什么原由?

首先,就是这些威胁击中了现代安全体系的软肋,大概有3点:

  1. 淘汰环节的疏忽:我们处理旧打印机就像处理废纸箱,殊不知每台设备都是潜在泄密源。回收站里堆积如山的打印机,在间谍眼中就是等待开采的“数据金矿”。
  2. 技术防护的空白:普通办公室毫无电磁防护措施,打印机信号自由穿梭在钢筋水泥中。就像在闹市大声谈论秘密而不自知。
  3. 软件监管的漏洞:我们对下载的打印程序缺乏有效鉴别能力,如同随意接受陌生人递来的U盘。

那怎么办呢?难道从此以后就不用打印机了吗?

当然不至于。要应对这场隐秘战争,尤其是现行国际冲突频发、中美贸易博弈的阶段,更需要技术、制度和每个人共同织就防护网。

我大致上,先提几点,纯做抛砖引玉了。

第一,给打印机穿上“防护服”:新一代安全打印机应配备“自毁芯片”,断电时自动清除数据;如果是某些关键部门,则更需要在打印室加装金属屏蔽网,就像给房间穿上“防辐射服”,不过我能想到,那些部门也必然能想到了,甚至也有可能已经配备上了不是?

第二,要注意建立设备“从生到死”的监控,为每台涉密打印机建立“电子身份证”,记录每次维修、转移。淘汰时须经专业机构彻底销毁芯片,全程视频留证——如同销毁涉密档案般严格。

第三,就要政府层面出手了,尽可能地斩断灰色产业链,加强对二手电子市场的监管,建立特许回收制度;海关需重点稽查可提取芯片数据的伪装设备。

第四,建议个人或企业,尽可能选购我们中国自己研发生产的打印机。过去,打印机及打印耗材技术被美国及日本巨头垄断,存在信息安全风险,如黑客可能利用打印机固件漏洞窃取打印任务里的敏感信息。中国是全球打印机产品的重要生产国和第二大市场,也是全球激光打印机出货量最大的市场。政企方面,国产替代政策推动下,国产打印机在政府、金融等领域已经快速替代了外资品牌,除奔图外,联想、得力、得实、映美、沧田等国产品牌在国内市场活跃度日益提升,所以,个人和企业顺应这个潮流,其实也是反哺了中国制造业和技术发展的。

第五,要有意识,有每个人都是防线的意识。打印机报废或者要二次出售,不放在处理敏感文件后,用榔头砸几下打印机硒鼓——存储芯片多在进纸槽下方,物理破坏最保险。家庭用户可将旧打印机送至指定回收点,企业可与专业公司签订年费制销毁服务,单次成本也很低。

当然,如果你比较喜欢在打印店复印证件、打印资料什么的,还是要多几分警惕,最好还是换个更安全的地方。

您可能觉得自家打印机不过是台办公设备,既不存机密文件也不连互联网,殊不知这个每天默默吐纸的"铁盒子"早已进化成智能终端。

现代商用打印机集扫描、传输、云存储于一身,本质上就是台迷你服务器,可不少单位仍把它当普通电器使——既不设登录密码,也不关远程端口,打印记录能随意调取,这和把保险柜钥匙插在锁眼上有什么区别?

您知道吗?黑客攻击可不挑企业规模,去年某跨国集团遭网络入侵,源头竟是前台打印机长期未更新的固件漏洞。

可怕的是,这些设备往往24小时连着内网,打印的合同草案、财务报表甚至生物识别数据,都可能成为攻击跳板。这就像在办公室装了个看不见的"信件窃听器",您永远不知道哪份重要文件会被截胡。

欧美企业早流行"文印隔离区"制度,涉密文件必须通过物理隔离的专用打印机输出,打印任务还要双重认证。

咱们国家2010年就出台了保密法,明确要求涉密网络不得与互联网直接"握手",可现实中有些单位图方便,还是用普通打印机处理红头文件……

对于普通企业,与其花大价钱买进口设备,不如先打好安全基础:给核心部门配独立打印机,关闭无线直连功能,设置打印任务二次验证。

维修时也要记得先格式化硬盘,转手前用专业工具覆盖数据,别让旧设备变成泄密通道。采购耗材也要走正规渠道,那些来路不明的墨盒可能藏着数据窃取芯片。

特别要说的是,真正自主研发的国产打印机,从芯片到系统都是"中国芯",就像用自家钥匙锁门,既不留暗门也不装后窗。

这类设备驱动纯净无捆绑,打印数据全程加密,连耗材芯片都做了物理防护,从源头掐断信息泄露的三条命门。安全从来不是选择题,当打印机都能成为突破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对办公安全掉以轻心?

安全边界已从保险柜延伸到办公设备,从文件袋扩展到电磁信号。当柏林墙倒塌三十年后,冷战时期的间谍手段正借助现代科技还魂。我们面对的不仅是技术对抗,更是国家安保思维的全面升级。

守护国家秘密,始于每个办公室的打印机管理,成于全民安全意识的觉醒。当普通职员懂得砸碎硒鼓芯片,当企业主主动选择安全回收,当设计师为屏蔽电磁波优化方案……

这些微末细节,终将汇聚成守护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

而真正的安全防线,永远都是筑在每个人警惕性之上的——因为最坚固的保密锁,就藏在我们的头脑中。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32度域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business@sentgon.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lin@sentgon.com
👍喜欢有价值的内容,就在 32度域 扎堆
(0)

猜你喜欢

  • 产业图谱

    2025年第二季度我国打印耗材出口回暖 广东领跑全国

    根据海关最新统计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Q2)我国打印耗材(2D)出口呈现回暖态势,全国及主要出口大省广东省的出口金额均实现环比增长。尽管部分品类同比仍存降幅,但喷墨类耗材的显著增长为行业注入积极信号。

    全国出口环比回升,广东占比超六成
    2025年Q2,全国打印耗材出口总额达89.32亿元,环比增长7.5%,但受国际市场需求波动影响,同比仍下降6.1%。作为出口主力,广东省表现亮眼,当季出口额达54.51亿元,环比增长10.5%,占全国总量的61%。尽管广东同比降幅(-3.6%)小于全国水平,但其激光/复印类、喷墨类、色带类三大细分品类均呈现环比正增长,显示出较强的市场韧性。

    细分品类分化:喷墨类逆势增长
    从品类看,激光/复印类耗材仍是出口主力,Q2全国出口额80.1亿元,环比增长7.8%,但同比下降7.1%;广东省该品类出口额51.01亿元,环比增长10.7%。喷墨类耗材成为亮点,全国出口额5.17亿元,环比增长4.4%,同比增长7.9%;广东省出口额2.22亿元,同比增长5.7%。色带类耗材则表现平稳,全国出口额4.05亿元,环比增长4.7%,同比下降1%;广东省出口额1.28亿元,环比增长13.3%,但同比下降10.5%。

    地域格局稳固:广东“一枝独秀”
    在省市排名中,广东省连续多个季度稳居全国打印耗材出口首位,江苏、山东分列二、三位。具体到品类,激光/复印类耗材出口前三为广东、山东、江苏;喷墨类前三为广东、浙江、天津;色带类前三为广东、浙江、河南。广东在三大品类中均占据绝对优势,出口额领先第二名数倍,凸显其产业集群效应。

    出口市场:美国稳居榜首,巴基斯坦跃升
    目标市场方面,激光/复印类耗材出口前五国家/地区依次为美国(11.24亿元)、日本(10.65亿元)、中国香港(9.8亿元)、荷兰(5.06亿元)和越南(3.46亿元),排名与上一季度持平。喷墨类耗材市场格局变化显著,印度以6000万元居首,巴基斯坦以4500万元跃升至第二,泰国、美国、孟加拉国分列三至五位。色带类耗材出口前五为美国(4300万元)、巴西(2800万元)、印度(2700万元)、日本(2000万元)及俄罗斯/越南(各1900万元)。

    行业观察:结构性复苏或成趋势
    业内人士分析,2025年Q2出口数据反映出行业结构性调整特征:传统激光/复印类耗材需求受全球办公数字化冲击持续承压,而喷墨类耗材因家用打印需求增长、成本优势凸显,成为出口新增长点。广东省作为产业核心区,凭借完整的供应链和研发优势,在细分领域持续领跑。随着国际市场库存周期调整及新兴经济体需求释放,下半年出口表现有望进一步改善。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32度域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business@sentgon.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lin@sentgon.com
    👍喜欢有价值的内容,就在 32度域 扎堆
    2025年7月31日
    02.0K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