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A股半导体行业年报披露季落下帷幕,行业呈现温和复苏态势。在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消费电子需求回暖及国产替代深化等多重因素驱动下,行业营收规模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但盈利结构出现历史性转折——北方华创以56.21亿元归母净利润超越中芯国际,登顶A股半导体“盈利王”。这一变化折射出行业格局的深刻调整与产业链价值的重新分配。
2024年A股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22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归母净利润353亿元,同比增长约13%。尽管营收与利润规模均创历史新高,但销售毛利率中位数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至31%,显示行业盈利质量仍面临压力。值得关注的是,202年5一季度行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盈利增速显著回升,预示复苏动能持续增强。
库存端压力显著缓解:行业存货周转天数从194天大幅缩减至168天,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13%,显示产业链运营效率提升。部分企业如通富微电通过优化存货管理,将周转天数从75天缩短至42天,艾为电子存货周转天数同比改善32天至132天,达到历史最优水平。
设备厂商崛起,设计环节率先兑现AI红利,北方华创2024年营收298.38亿元,同比增长35.14%,归母净利润56.21亿元,同比激增44.17%。中微公司、盛美上海等设备厂商亦挺进行业盈利前十,显示设备环节整体盈利能力跃升。
数字芯片设计在AI驱动强势复苏,该细分领域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2倍至136亿元,销售毛利率连续提升。海光信息归母净利润19.31亿元,同比增长50%,一季度合同负债从9亿元增至32亿元,寒武纪-U2025年一季度营收11.11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至3.55亿元,瑞芯微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41%。
中芯国际2024年营收577.96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3.3%至36.99亿元,折射出集成电路制造环节面临产能爬坡折旧压力及研发费用增长挑战。模拟芯片、分立器件等领域亦因竞争恶化导致盈利增速下滑。
国金证券分析指出,全球AI算力基建需求增长将持续拉动半导体设备需求,北方华创等龙头有望受益。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将达2300亿元,行业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