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首款国产芯片将于今年问世并量产

印度首款国产芯片将于今年问世并量产

印度现在正卯足了劲儿要发展自己的半导体产业,也就是制造芯片。印度负责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大官阿什维尼·维什瑙宣布,印度历史上第一块真正“印度制造”的芯片,预计今年年底就能和大家见面了!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印度目前正紧锣密鼓地建造6家半导体工厂。这位部长挺有信心地说,印度准备好在全球芯片行业里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了。

印度政府为啥这么拼?一方面,他们看到全球芯片生意未来会越做越大,钱景广阔,想让印度公司也能分一杯羹。

另一方面,之前疫情造成的“芯片荒”让印度很担心,因为他们现在超过90%的芯片都得靠外国进口,这被看作是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有专家甚至警告说,没有自己的芯片产业,印度未来可能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

不过,印度起步选择的是一条相对现实的路子。

目前在建的这6家工厂,主要做的不是制造芯片最核心、最难、最赚钱的部分,而是芯片生产流程的最后几步——组装、封装和测试。

这部分活儿技术门槛稍低,但需要的人手更多,正好适合印度当前的情况。比如其中塔塔集团的工厂,生产出来的芯片主要用在汽车(包括塔塔自家汽车)和便宜点的智能手机上,还不是那种最尖端的芯片。

当然,雄心勃勃的计划背后,挑战和质疑的声音也不少。

最大的疑问在于:印度政府这股热情能持续多久? 把半导体产业真正扶植起来,让它具备国际竞争力,需要长期、巨额且稳定的投入。这就像跑马拉松,起跑快固然好,但能坚持到最后才是关键。

有人担心,未来政府可能会为了支持本土工厂,强制要求印度企业优先使用国产芯片,哪怕这些芯片在性能或价格上暂时还不如进口货。

这种“保护主义”虽然初衷是好的,但可能会降低印度产品的整体竞争力,甚至阻碍产业的技术进步。

此外,不少行业内的专家提出了不同的思路。他们觉得,与其把所有力气都花在快速建厂上(尤其是制造环节,即“晶圆厂”),印度更应该优先解决那些阻碍本土芯片设计公司发展的“拦路虎”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印度其实拥有一个巨大的优势:人才

全球从事芯片设计工作的工程师里,大约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印度人!总数大约有12.5万之多。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但问题在于,这些顶尖的设计人才,绝大部分都在为英特尔、AMD、英伟达、高通这些国际芯片巨头打工,要么在印度为这些公司的研发中心工作,要么直接去了硅谷等地。真正留在印度本土创业或为印度本土芯片设计公司效力的人才,比例还很低。

这就好比印度拥有丰富的金矿资源(人才),但挖出来的金子(设计成果和知识产权)大部分都流向了国外公司。如果能改善创业环境、提供更好的研发支持、保护知识产权、打通融资渠道,让这些聪明的头脑愿意并且能够在印度本土设计出世界级的芯片,那对印度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将是更强大的引擎。

印度在半导体领域的这场“豪赌”已经开局。

首款国产芯片年底面世和六家工厂加速建设,是掷地有声的第一步。这背后,既有对万亿美元市场的渴望,也有对国家安全的深刻忧虑。选择从封装测试环节切入,显示了务实的策略。

但能否保持长期投入、避免政策扭曲、解决人才“外流内用”的困境、并最终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站稳脚跟,将是决定印度这场“芯片梦”能否真正实现的关键考验。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32度域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business@sentgon.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lin@sentgon.com
👍喜欢有价值的内容,就在 32度域 扎堆
(0)

猜你喜欢

  • 头条精选

    境外生产芯片可能故意留“后门”!国安部公开曝光

    在如今高度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不仅关乎着个人隐私、企业秘密,甚至影响着国家安全。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别有用心的设计或恶意植入的技术后门,可能成为失泄密的导火索。

    看不见的“电子间谍”和“定时炸弹”

    技术后门通常指绕过正常的安全检查机制,获取对程序或系统访问权的方法。技术后门的设计初衷是方便开发者进行调试和修改漏洞,但如果未及时删除,被恶意攻击者利用,就会变成安全风险,可以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访问系统、获取敏感信息。

    ——恶意自带:设备里的“内鬼”。一些境外生产的芯片、智能设备或者软件可能在设计制造阶段就被故意预埋了“后门”,厂商可以通过特定信号对设备进行远程操控,如自动开启摄像头、麦克风,或命令后台自动收集指定数据并回传。

    ——后期破解:黑暗中的“眼睛”。个别厂家为方便后期维修维护,出厂时设置了允许远程访问的“后门”。这本是售后服务功能,但如果管理不善或被第三方恶意破解,这个“后门”就会在黑暗角落窥视窃取敏感信息数据。

    ——暗中植入:供应链中“投毒”。个别不法分子可能利用软件更新渠道、污染开源代码库或在供应链环节篡改代码等方式,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植入“后门”,同样可以达到非法操控设备、窃取秘密的目的。国家安全机关提示

    智能设备、信息系统的安全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更事关国家安全。广大人民群众务必擦亮双眼、提高警惕,持续提升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防范抵御隐藏在暗处的“技术后门”窃密。重点涉密岗位可通过采用自主可控芯片和国产操作系统,避免境外软硬件后门风险。还可通过加强技术防护措施,如制定补丁策略、定期进行操作系统更新、定期检查设备日志、监控异常流量等方式,降低潜在技术后门安全风险。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公民和组织应当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做好针对网络间谍的安全防范和调查处置工作,如发现可疑行为,请及时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www.12339.gov.cn)、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或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32度域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business@sentgon.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lin@sentgon.com
    👍喜欢有价值的内容,就在 32度域 扎堆
    2025年7月21日
    0275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