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计划将联邦补贴转换为英特尔股权,以支持美国半导体制造业

特朗普政府计划将联邦补贴转换为英特尔股权,以支持美国半导体制造业

特朗普政府计划将联邦补贴转换为英特尔股权以支持美国半导体制造业,这一政策调整旨在通过更直接的资本绑定加速本土半导体产业复兴。其核心动机源于对全球供应链脆弱性的担忧——美国半导体制造份额从20世纪80年代的40%降至目前的约10%,且先进制程几乎完全依赖亚洲,地缘政治风险凸显。2022年通过的《芯片与科学法案》虽计划投入527亿美元重振产业,但特朗普团队认为传统补贴模式效率不足,转而探索股权投资以更紧密绑定企业利益。

具体方案中,政府拟收购英特尔约10%股权,对应市值约105亿美元,与已获批的109亿美元补贴金额基本匹配。此举若成行,美国政府将成为英特尔最大股东,原计划分阶段发放的补贴可能转为股权,已拨付的22亿美元是否纳入股权计算尚不明确。市场短期内对政府干预企业所有权结构存在疑虑,英特尔股价曾一度下跌,但后续因软银20亿美元投资及战略调整预期,股价逐步企稳。分析师指出,政府支持虽能为英特尔代工业务提供喘息空间,但其技术落后(如7纳米制程)和亏损问题仍需长期解决。

法律与监管层面,政策需符合《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等法规授权,此前国防部入股MP Materials的案例提供了参考,但大规模民用企业股权投资尚属首次。合规风险包括避免违反反垄断法或证券监管规定,同时需平衡政府干预与企业经营自主权。若成功实施,该模式可能推动其他《芯片法案》受助企业(如台积电、三星)接受类似安排,重塑补贴发放模式。

行业格局上,美国通过关税与补贴双管齐下:拟对半导体加征200%-300%关税以迫使企业回流,同时以补贴吸引外资(如台积电亚利桑那州项目)。但成本上升可能推高芯片价格,削弱美国科技产品全球竞争力,最终转嫁至消费者。此外,英特尔需在政府支持下突破技术瓶颈,其新任CEO正通过裁员和成本削减试图扭转代工业务亏损局面,但先进制程研发仍需长期投入和人才积累。

潜在风险包括政策延续性不确定性——政权更迭可能引发方向调整,以及法律挑战可能延缓实施进度。全球半导体人才争夺激烈,美国需与亚洲、欧洲竞争顶尖工程师,同时需协调与日韩、欧盟等盟友的供应链合作,避免碎片化。总体而言,该政策是美国产业政策的一次创新尝试,其成效取决于法律合规性、市场接受度及企业执行力,未来或将更注重政府与企业的深度协作以平衡全球化与本土化需求。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32度域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business@sentgon.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lin@sentgon.com
👍喜欢有价值的内容,就在 32度域 扎堆
(0)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