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普生再启337调查风暴:20家企业涉嫌专利侵权,行业面临普遍排除令威胁

爱普生再启337调查风暴:20家企业涉嫌专利侵权,行业面临普遍排除令威胁

2025年6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或将迎来打印耗材行业新一轮专利博弈。

2025年5月13日,日本精密制造巨头爱普生(Epson)旗下三家核心子公司——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爱普生美国公司及爱普生波特兰公司,正式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交两份337调查申请(案件编号337-TA-3827和337-TA-3828),指控全球20家企业侵犯其墨盒产品相关专利。

此次调查申请不仅距离爱普生上一次发起同类诉讼(2014年337-TA-946案)已过去十年,更因涉及10项美国专利、覆盖18家中国大陆及香港企业而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分析人士指出,若爱普生最终获颁普遍排除令(GEO),相关墨盒产品或将被全面禁止进口至美国,全球打印耗材产业链恐遭重创。

作为全球打印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爱普生此次行动被视为其长期专利布局的延续。根据公开文件,两起调查共涉及10项美国专利,核心聚焦于墨盒芯片的电气触点技术。

该技术是墨盒与打印机之间实现数据通信的关键,直接影响墨盒的兼容性、功能稳定性及用户使用体验。爱普生在申请中强调,被诉企业通过非法复制其专利技术,生产并销售侵权墨盒,严重损害其市场份额及技术壁垒。

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是这一次的指控对象有非常显著的地域特征。那20家被申请企业中,有18家来自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仅2家为美国本土企业。这一结构与此前337-TA-946案形成鲜明对比——十年前,爱普生曾以类似理由起诉多家跨国企业,最终导致部分被告产品被美国海关查扣。而今,诉讼矛头转向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亚洲供应链,其目的和诉求不言而喻。

具体涉案专利如下:

爱普生再启337调查风暴:20家企业涉嫌专利侵权,行业面临普遍排除令威胁
爱普生再启337调查风暴:20家企业涉嫌专利侵权,行业面临普遍排除令威胁

据32度域研究分析可知,此次涉案专利集中于墨盒芯片的电气触点设计,具体包括触点布局、信号传输协议及防伪识别机制等技术细节。

电气触点技术是兼容墨盒厂商突破原装厂商技术封锁的关键领域。通过专利诉讼,爱普生不仅可遏制竞争对手的市场扩张,更能巩固其“耗材+设备”捆绑销售模式。

相关数据显示,打印设备厂商的利润中,超过60%来自墨盒等耗材销售,专利壁垒直接关系到其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与十年前相比,此次337调查的被告结构出现新的特征,被申请企业多为中小企业或电商平台,规模相对有限。32度域分析认为,这一趋势与近年来337调查的演变密切相关——自2019年337-TA-1174案以来,原装厂商(OEM)逐渐将诉讼目标从大型企业转向产业链下游的中小参与者,利用后者应对诉讼能力较弱的特点,快速达成排除令目标。

“中小企业通常缺乏专业法律团队和跨国诉讼经验,面对高昂的应诉成本(单案可能达数百万美元),往往选择缺席。”32度域编辑李明(化名)表示,“一旦企业缺席,ITC将基于申请人提供的证据单方面裁决,普遍排除令的颁发概率将大幅上升。”

过往的历史已经印证了这一风险的存在。在打印耗材行业过往17起337调查中,ITC共发布11项普遍排除令,其中超半数案件存在被告缺席情形。例如,2018年337-TA-1106案中,某中国墨盒厂商因未应诉,导致同类产品全线被禁,直接退出美国市场。

若爱普生此次成功获颁GEO,其影响将远超单一案件范畴。智专知识产权咨询公司警告,普遍排除令具有“连坐效应”——即便未被列为被告的企业,若其产品涉及相同专利技术,亦可能遭海关扣押。此外,GEO的效力持续至专利到期,可能彻底改变行业技术路线。

过去十年,打印耗材行业经历了从‘通用耗材’到‘专利合规’的剧变。但部分企业仍存在侥幸心理,通过微调设计规避专利。此次爱普生的行动表明,原装厂商的专利监控网络已渗透至供应链末端。

美国市场占全球打印耗材销售额的28%,其中兼容墨盒占比超40%。一旦普遍排除令生效,不仅涉案企业将失去重要收入来源,终端用户亦可能面临价格上涨及选择受限的困境。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32度域呼吁行业企业采取必要举措:

  • 提前专利布局:针对核心零部件(如芯片、触点)进行FTO(自由实施)分析,规避已知专利风险;
  • 联合应诉机制:通过行业协会统筹资源,降低中小企业应诉成本;
  • 技术多元化:探索无线连接、可循环墨盒等新技术路径,减少对传统触点技术的依赖。

目前,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已表示将密切关注案件进展,并计划组织专项培训,协助企业应对337调查。

根据ITC流程,337-TA-3827和337-TA-3828案预计将于2025年6月中旬正式立案,随后进入为期一年的调查期。期间,ITC将组织听证会、技术比对及证据交换,最终由行政法官作出初裁。若爱普生胜诉,普遍排除令或于2026年二季度生效。

这场跨越十年的专利博弈,不仅关乎20家企业的命运,更将成为全球打印耗材行业技术合规化的分水岭。在创新与垄断的角力中,如何平衡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竞争,仍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32度域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business@sentgon.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lin@sentgon.com
👍喜欢有价值的内容,就在 32度域 扎堆
(0)

猜你喜欢

  • 产业图谱

    2025年第二季度我国打印耗材出口回暖 广东领跑全国

    根据海关最新统计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Q2)我国打印耗材(2D)出口呈现回暖态势,全国及主要出口大省广东省的出口金额均实现环比增长。尽管部分品类同比仍存降幅,但喷墨类耗材的显著增长为行业注入积极信号。

    全国出口环比回升,广东占比超六成
    2025年Q2,全国打印耗材出口总额达89.32亿元,环比增长7.5%,但受国际市场需求波动影响,同比仍下降6.1%。作为出口主力,广东省表现亮眼,当季出口额达54.51亿元,环比增长10.5%,占全国总量的61%。尽管广东同比降幅(-3.6%)小于全国水平,但其激光/复印类、喷墨类、色带类三大细分品类均呈现环比正增长,显示出较强的市场韧性。

    细分品类分化:喷墨类逆势增长
    从品类看,激光/复印类耗材仍是出口主力,Q2全国出口额80.1亿元,环比增长7.8%,但同比下降7.1%;广东省该品类出口额51.01亿元,环比增长10.7%。喷墨类耗材成为亮点,全国出口额5.17亿元,环比增长4.4%,同比增长7.9%;广东省出口额2.22亿元,同比增长5.7%。色带类耗材则表现平稳,全国出口额4.05亿元,环比增长4.7%,同比下降1%;广东省出口额1.28亿元,环比增长13.3%,但同比下降10.5%。

    地域格局稳固:广东“一枝独秀”
    在省市排名中,广东省连续多个季度稳居全国打印耗材出口首位,江苏、山东分列二、三位。具体到品类,激光/复印类耗材出口前三为广东、山东、江苏;喷墨类前三为广东、浙江、天津;色带类前三为广东、浙江、河南。广东在三大品类中均占据绝对优势,出口额领先第二名数倍,凸显其产业集群效应。

    出口市场:美国稳居榜首,巴基斯坦跃升
    目标市场方面,激光/复印类耗材出口前五国家/地区依次为美国(11.24亿元)、日本(10.65亿元)、中国香港(9.8亿元)、荷兰(5.06亿元)和越南(3.46亿元),排名与上一季度持平。喷墨类耗材市场格局变化显著,印度以6000万元居首,巴基斯坦以4500万元跃升至第二,泰国、美国、孟加拉国分列三至五位。色带类耗材出口前五为美国(4300万元)、巴西(2800万元)、印度(2700万元)、日本(2000万元)及俄罗斯/越南(各1900万元)。

    行业观察:结构性复苏或成趋势
    业内人士分析,2025年Q2出口数据反映出行业结构性调整特征:传统激光/复印类耗材需求受全球办公数字化冲击持续承压,而喷墨类耗材因家用打印需求增长、成本优势凸显,成为出口新增长点。广东省作为产业核心区,凭借完整的供应链和研发优势,在细分领域持续领跑。随着国际市场库存周期调整及新兴经济体需求释放,下半年出口表现有望进一步改善。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32度域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business@sentgon.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lin@sentgon.com
    👍喜欢有价值的内容,就在 32度域 扎堆
    2025年7月31日
    02.0K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