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度域
  • 行业快报
  • 资讯精选
    • 打印机与耗材
    • 芯片及半导体
    • AI人工智能
  • 头条精选
  • 产经数据
    • 专利动态
    • 行业政策
    • 产业图谱
    • 行业标准
  • 研选报告
    • 宏观研究
    • 策略报告
    • 公司报告
    • 行业报告
    • 城市经济
  • 创投之窗
    • 热门赛道
    • 项目库精选
    • 申请报道
  • 商机链合圈
登录 注册
创作中心
  1. 32度域首页
  2. 行业资讯
  3. 第9页
  • 芯片及半导体

    中微半导体在5nm蚀刻机技术上实现了批量生产

    在芯片制造领域,蚀刻机是决定芯片精度和性能的核心设备之一。近日,中微半导体宣布其自主研发的5nm蚀刻机已实现批量生产,并成功供货给全球芯片制造巨头台积电,成为继7nm制程后,唯一进入台积电5nm产线的大陆本土半导体设备厂商。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中国在高端半导体设备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更意味着全球芯片产业链的“中国力量”正在崛起。

    芯片制造如同在微观世界“雕刻”,而蚀刻机就是那把精密的“刻刀”。中微半导体的5nm蚀刻机,通过自主研发的等离子体控制技术,实现了对硅片的纳米级精准“雕刻”。其技术参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图形转移精度达5纳米以下,相当于头发丝的万分之一;支持12英寸晶圆加工,刻蚀速率线性可控,速率偏差控制在±3%以内;颗粒污染控制达到每平方米小于5个的微观级别,远超行业平均标准。

    更关键的是,这台设备已通过台积电的严格验证,成为其5nm芯片产线的关键设备。台积电的5nm工艺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芯片制造技术之一,应用于苹果A14、华为麒麟9000等旗舰芯片的生产。中微设备的加入,意味着中国高端半导体设备首次进入全球最顶尖的芯片生产线。

    长期以来,高端蚀刻机市场被美国应用材料、泛林半导体和日本东京电子等国际巨头垄断。中微半导体的突破,打破了这一格局:其5nm蚀刻机的性能指标与国际竞品相当,部分参数甚至更优;设备已进入全球130余条生产线,客户遍及中国、韩国、德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存储芯片领域,中微设备的市占率达35%,技术能力覆盖95%以上刻蚀应用需求。

    对于台积电而言,引入中微设备不仅是供应链多元化的选择,更是对中国半导体技术实力的认可。中微半导体董事长尹志尧曾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国设备在全球芯片制造中占据一席之地。”

    尽管取得突破,但中微半导体仍面临诸多挑战。半导体设备行业技术迭代迅速,3nm及以下制程对设备精度和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仍由国际巨头主导,中微需进一步拓展在存储芯片、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的应用;尽管蚀刻机实现国产化,但光刻机等核心设备仍依赖进口,需持续突破。

    对此,中微半导体已启动下一代技术研发,例如脉冲控制模块,旨在将单循环刻蚀厚度精度提升至0.1埃级别。同时,公司正加强与国际客户的合作,推动中国设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深度融合。

    中微半导体的5nm蚀刻机突破,是中国半导体产业从“跟跑”到“并跑”的缩影。它不仅填补了国内高端设备的空白,更向世界证明:中国有能力在芯片制造的核心领域实现自主创新。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和市场的持续拓展,中微半导体有望成为全球半导体设备领域的“中国名片”。而中国“芯”力量的崛起,也将为全球芯片产业链注入新的活力。

    2025年6月16日
    0188
  • 芯片及半导体

    二维半导体工程化验证示范工艺线在沪启动:中国突破摩尔定律极限的“上海方案”

    当硅基芯片的制程工艺逼近2纳米极限,全球半导体产业都在寻找新的技术突破口。2025年6月13日,上海浦东新区川沙镇迎来历史性时刻——全球首条二维半导体工程化验证示范工艺线正式启动。这条由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包文中研究员团队孵化的产线,承载着中国突破摩尔定律极限、实现芯片技术“换道超车”的使命。

    传统硅基芯片的发展遵循摩尔定律,即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翻一番。但随着制程节点推进至2纳米以下,硅材料面临物理极限:晶体管沟道缩短导致漏电失控,如同“水管内壁粗糙导致水流不畅”。包文中团队将目光投向二维半导体——这类厚度仅原子级的材料,如同在平面上铺展的“原子层地毯”,表面无悬挂键,电子传输如同在“二维高速公路”上飞驰,彻底解决硅基材料的漏电难题。

    团队攻关的“无极”芯片印证了二维材料的潜力。这款基于二硫化钼(MoS₂)的32位RISC-V架构处理器,集成5900个晶体管,待机功耗仅为硅基芯片的五分之一。其反相器良率达99.77%,单级增益超传统器件3倍,达到国际最优水平。更关键的是,二维半导体工艺70%可复用现有硅基产线技术,大幅降低产业化门槛。

    包文中团队的研发历程堪称“三级跳”:2006年启动二维晶体管研究,2015年在复旦大学建立工艺库,2025年成立原集微科技推动产业化。团队自主研发的AI驱动协同工艺优化技术,通过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最优参数,将材料生长、接触层制备等全流程效率提升数倍。

    在浦东的示范产线上,团队正攻关三大难题:一是材料与硅基工艺兼容,二是大规模晶圆级生长,三是异质集成技术。包文中比喻:“就像在豆腐上雕花,既要保持二维材料的原子级平整,又要与硅基电路无缝衔接。”团队已申请20余项核心工艺专利,计划三年内建成商业化产线,2029年量产首款低功耗边缘算力芯片。

    二维半导体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新焦点。美国将其列入国家战略,欧盟加大科研投入,台积电等巨头布局1纳米节点研发。中国方案的优势在于“生态协同”:上海通过产业基金、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构建从材料生长到封装测试的完整链条。

    市科委负责人指出,二维半导体不仅适用于高性能计算,更在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展现“杀手锏”级应用。例如,基于二维材料的传感器可实现生物体内原位检测,量子器件能大幅提升通信安全性。据预测,到2035年全球二维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300亿至500亿美元,中国有望凭借技术先发优势抢占先机。

    尽管前景广阔,二维半导体商业化仍需突破多重挑战:一是工艺良率需从实验室的99.77%提升至工业化标准;二是成本需通过技术迭代降低;三是生态建设需完善EDA工具、设计库等配套产业链。

    包文中团队已着手开发万级晶体管集成工艺,并计划开放示范产线工艺库,让全球研发团队可委托制造二维/硅基异质集成芯片。随着上海产线的启动,一场围绕“原子级芯片”的全球竞赛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在这条新赛道上,中国团队正以“上海方案”书写半导体产业的未来篇章。

    2025年6月16日
    0200
  • 戴尔2027年实现美国市场产品100%“去中国化”,是市场的自然选择还是政策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芯片及半导体

    戴尔2027年实现美国市场产品100%“去中国化”,是市场的自然选择还是政策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2025年6月16日
    0475
  • 【科普】3D打印释放的气体有害吗? 打印机与耗材

    【科普】3D打印释放的气体有害吗?

    2025年6月16日
    090
  • 芯片及半导体

    上海一芯片团队突发重大裁员,赔偿N+3且当天离职

    6月14日消息,据媒体报道,TP-Link外销主体联洲国际位于上海张江的WiFi芯片部门突然宣布重大裁员计划。内部员工透露,此次裁员过程极为迅速,从通知员工到完成离职手续,仅仅用了半天时间。不过,公司给出的补偿方案较为优厚,按照N+3的标准进行赔偿,远高于法定的N+1标准,这在当下裁员潮中算是一股“清流”。

    在全员大会上,管理层明确表示,WiFi芯片团队将仅保留少数成员,算法、验证、设计等核心岗位的大批员工受到波及。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此次联洲国际主要是放弃WiFi前端模块(FEM)研发线,并非全面退出WiFi芯片领域。FEM研发投资的减少,可能与WiFi 7芯片量产进度以及成本控制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WiFi 7技术的不断推进,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需要在研发方向和成本控制上做出更精准的决策。

    资料显示,TP-Link作为全球知名的网络设备制造商,其路由器和交换机等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路由器市场,TP-Link曾一度占据全球45%的市场份额,甚至超越了全球知名的思科(Cisco),成为全球市场的霸主。

    2025年6月16日
    064
  • 小米玄戒O1芯片:自研的“含金量”藏在ARM的影子里? 芯片及半导体

    小米玄戒O1芯片:自研的“含金量”藏在ARM的影子里?

    2025年6月15日
    053
  • 苹果公司研究称:AI并不像“人们吹嘘的那么聪明” AI人工智能

    苹果公司研究称:AI并不像“人们吹嘘的那么聪明”

    2025年6月13日
    050
  • 李在明押注AI:韩国能否逆袭全球科技竞赛? AI人工智能

    李在明押注AI:韩国能否逆袭全球科技竞赛?

    2025年6月12日
    068
  • KAIST实验室发布HBM未来路线图:2040年前规划至HBM8,引领AI内存革新 芯片及半导体

    KAIST实验室发布HBM未来路线图:2040年前规划至HBM8,引领AI内存革新

    2025年6月12日
    051
  • 打印机与耗材

    法国试用3D打印机快速生产无人机

    据外媒报道,法国国防军正在进行一项野外试验,在靠近战场的移动微型工厂内使用3D打印机生产FPV无人机。

    据报道,该移动微型工厂由法国一家初创企业开发,采用拖车式设计,拖车车厢内部作为工厂车间,装有多台3D打印机。每台3D打印机仅需3小时就能生产一架FPV无人机,工厂每天可交付数十架FPV无人机,实现稳定的战时供应。这座移动微型工厂配有发电机,可连续运行19小时,且能够在轻型车辆牵引下转移阵地。

    分析认为,法国国防军的这一举措反映出军事生产向移动化、模块化和快速部署方向转变的趋势。地区冲突表明,FPV无人机在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且消耗巨大。此举可快速自主生产FPV无人机,缩短战场上的无人机需求与供应之间的差距。(曲卫)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2025年6月12日
    087
  • Chiplet技术受市场关注,推动先进封装发展 芯片及半导体

    Chiplet技术受市场关注,推动先进封装发展

    2025年6月11日
    0121
  • 3D打印机新突破 打印机与耗材

    3D打印机新突破

    2025年6月10日
    075
  • 谷歌AI战略遇挫:Gemini 2.5 Pro性能滑坡,“Kingfall”神秘模型现身引热议 AI人工智能

    谷歌AI战略遇挫:Gemini 2.5 Pro性能滑坡,“Kingfall”神秘模型现身引热议

    2025年6月9日
    095
  • 意法半导体宣布裁员5000人,陷拆分危机?! 芯片及半导体

    意法半导体宣布裁员5000人,陷拆分危机?!

    2025年6月5日
    056
  • 拓竹半月销售破亿,全球3D打印迈向千万台时代 打印机与耗材

    拓竹半月销售破亿,全球3D打印迈向千万台时代

    2025年6月4日
    068
  • 纳米纹理技术革命:铜钨银3D打印能耗暴降60%,精度飙升! 打印机与耗材

    纳米纹理技术革命:铜钨银3D打印能耗暴降60%,精度飙升!

    2025年6月4日
    068
  • 鸿蒙智联双面王:毕昇X1登顶京东618的硬核逻辑 打印机与耗材

    鸿蒙智联双面王:毕昇X1登顶京东618的硬核逻辑

    2025年6月3日
    074
  • 尊界S800:百万级AI神经中枢,颠覆传统安全边界 AI人工智能

    尊界S800:百万级AI神经中枢,颠覆传统安全边界

    2025年6月1日
    159
  • 9 / 22
  • 上一页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下一页
  • 关于32度域
  • 所有作者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公益报道计划
  • 关于合作/寻求报道
  • 网络谣言信息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23-2025 32度域.All rights reserved | 粤ICP备2021025724号-4

本站所发布、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 如本站所选内容的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