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在3D生产中减少了光刻胶的使用,影响最大的是供应商

三星在3D生产中减少了光刻胶的使用,影响最大的是供应商

近日,业内消息传来,三星电子在3D NAND闪存生产的光刻工艺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成功大幅减少了光刻胶的使用量。这家韩国半导体巨头已经规划好了未来的NAND生产蓝图,目标是将光刻胶的使用量直接减半。

据了解,以往三星在生产过程中,每层涂料需要使用7到8CCS的光刻胶,而现在这一数字已经降低到了4到4.5CCS左右。这一显著变化得益于三星对纺丝速度(RPM)的精准控制以及对蚀刻过程的进一步优化。而三星之所以要减少光刻胶的使用,主要是为了降低NAND闪存的生产成本。

长期以来,三星一直采用厚薄适中的氟化物(KRF)光刻胶来生产3D NAND,因为这种光刻胶在层沉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同时形成多层结构,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然而,高粘度的厚光刻胶在涂层均匀性方面却存在一定的挑战。

三星在3D生产中减少了光刻胶的使用,影响最大的是供应商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同时保持厚光刻胶的优势,三星早在2013年就开始与东进展开合作,并成功推出了3D NAND产品。东进科技公司作为三星KRF光刻胶的独家供应商,提供了独特的配方,为存储芯片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三星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光刻胶厚度为11微米,GR7更是达到了14微米,这种较厚的涂层带来了明显的优势。

随着三星即将推出全新的93D NAND产品,减少光刻胶的使用量将与不断提升的纺纱和蚀刻技术相结合。预计这一变革每年将为三星节省数百亿韩元的成本。然而,对于东进半导体来说,这却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为三星是其最大的客户之一,光刻胶订单的减少可能会对其业绩产生影响。目前,东进半导体每年从光刻胶销售中获得约2500亿韩元的收入,其中约60%来自三星。

面对三星的成本削减举措,东进半导体董事长李博盛呼吁其原材料供应商也积极寻求节约成本的方法。这一变化表明,随着芯片生产和价格压力的不断变化,供应链将进行新的调整和优化。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32度域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business@sentgon.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lin@sentgon.com
👍喜欢有价值的内容,就在 32度域 扎堆
(0)
上一篇 2024年12月3日 19:48
下一篇 2024年12月6日 21:42

猜你喜欢

  • 芯片及半导体

    台积电拿下Tensor G5代工权,三星深夜上演“反思大会”

    ​“失去一个客户只需一次良率失控,赢回信任却要十年如一日。”​三星电子会议室里,高管们面对谷歌转投台积电的五年合约,终于读懂了半导体行业的残酷法则。


    ​合作破裂:一场早有预兆的“分手”​

    谷歌与三星的芯片代工姻缘始于2021年Tensor G1芯片,此后四年间,从Pixel 6到Pixel 9系列,三星始终是谷歌自研芯片的独家代工厂。
    这份紧密合作曾被视为“双赢典范”——谷歌借三星产能实现芯片自主,三星则用大订单填满晶圆厂。
    裂痕出现在3纳米工艺量产的关键时刻。当三星的3nm GAA(全环绕栅极)技术因​​良率长期徘徊在30%-40%​​ 而举步维艰时,台积电的N3E工艺却以​​超过60%的良率​​实现稳定交付。
    谷歌用脚投票,将Tensor G5到G9的代工权打包交给了台积电,合约横跨Pixel 10至Pixel 14系列,彻底关闭三星直到2030年的回归之门。


    生死良率:压垮三星的最后一根“纳米”​

    “芯片代工行业,​​良率就是信仰​​。”一位业内人士如此总结。三星3nm工艺的理论参数堪称华丽:相比4nm芯片功耗降低45%、能效提升34%,但实验室数据终究敌不过量产现实。
    ​良率不足的连锁反应​​像多米诺骨牌般击穿生产链:成本飙升导致报价竞争力丧失,交期延误打乱谷歌新机发布节奏,芯片稳定性问题更让Pixel手机饱受“发热续航差”诟病。
    反观台积电,其N3E工艺已在苹果A17 Pro和高通骁龙8 Gen 3上验证成熟,让谷歌吃下定心丸。就连三星自己的Exynos 2500也因良率崩盘,导致Galaxy S25全系改用高通芯片——这场面在三星历史上堪称黑色幽默。


    技术对决:Tensor G5的台积电基因​

    搭载于Pixel 10系列的Tensor G5,正成为谷歌技术野心的新载体。基于台积电N3E工艺的芯片采用​​“1+5+2”三簇架构​​:单颗Cortex-X4超大核飙至3.9GHz​​(手机芯片罕见高频),五颗A725中核兼顾性能与能效​​,​​两颗A520小核专司低功耗任务​​。GPU则搭载Imagination的DXT-48-1536单元,AI模块沿用谷歌自研TPU。
    更微妙的是,​​谷歌给三星留了“安慰奖”​​——Pixel 10仍采用三星Exynos 5400基带。这款4nm基带支持1024 QAM调制技术,FR1频段带宽达380MHz,理论速率突破11.2Gbps。但基带订单的甜头,终究难掩失去主芯片代工的苦涩。


    三星急救:2nm豪赌与信任重建​

    失去谷歌订单后,三星DS(设备解决方案)事业部火速召开全球战略会议,将​​3nm良率突破50%​​ 定为近期生死线。
    更押注2nm工艺翻身,目前试产良率约40%,力争下半年量产时达70%经济线。但台积电的2nm良率已领先20个百分点,且获得英伟达、苹果等头部客户背书。
    市场分析师指出,即便三星技术追平台积电,​​信誉修复才是最大障碍​​:“客户可能要求双重代工分散风险,就像高通同时下单台积电和三星那样”。而谷歌的五年长约,恰给三星留下技术攻坚与重建信任的窗口期。


    行业洗牌:代工战场没有“备用选项”​

    谷歌的转向折射出半导体制造业的深层变革。当芯片制程进入纳米级竞赛,​​“稳定交付”正超越“技术参数”成为客户首选​​。
    台积电凭此独占全球75%代工份额,而三星尽管握有最先进GAA晶体管技术,量产能力短板却让其沦为“备胎”。
    中芯国际、华虹等中国厂商的崛起同样警示:在动辄千亿投资的晶圆行业,​​一次良率事故足以让客户集体倒戈​​,而信任崩塌的速度永远快于技术追赶。


    当三星展示2nm原型芯片时,台积电的工程师们正为谷歌Tensor G5量产的晶圆签名确认——​​后者承载的不仅是纳米线宽,更是五年合约的重量​​。
    半导体战争的胜负,从不取决于纸面参数的华丽程度,而在于流水线上千万次重复的精度。
    ​那里没有奇迹,只有良率的百分比;没有速胜,只有信任的复利。​
    对三星而言,这场“深度反思”或许来得太迟,但对整个行业而言,谷歌的转身写下一则冰冷启示:在芯片代工的世界里,​​实验室是天才的舞台,但量产线才是强者的战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32度域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business@sentgon.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lin@sentgon.com
    👍喜欢有价值的内容,就在
    32度域 扎堆
    2025年6月21日
    0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