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机与耗材
AI赋能教育新突破:智能批改作业打印机
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一款融合了尖端AI技术的教育工具成为了焦点——紫光汉图与商汤科技联手推出的紫光UNI A356DNL激光多功能一体机,标志着AI+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革新。紫光UNI A356DNL一体机,凭借其内置的“商量批改智能体”,能够高效地完成试卷扫描、识别及智能批改的全过程。这一智能体基于商汤科技的「日日新V6.5」多模态大模型构建,展现了强大的批改能力。它能够处理K12阶段数学科目的所有题型,客观题批改准确率高达99.9%,主观题也达到了95%以上,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批改负担。
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只需将待批改的试卷放入设备,短短十分钟内,全班作业即可完成批改,同时生成详细的错题分析报告。这一功能不仅显著提升了批改效率,还为教师提供了针对性的教学反馈,有助于他们更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紫光汉图与商汤的合作,不仅解决了教育领域的一大痛点,也助力了国产打印机技术的发展。长期以来,国内打印机市场被国外品牌占据,紫光汉图与新紫光集团的联合,旨在打造自主可控的打印解决方案。紫光汉图依托汉图科技在打印技术上的深厚积累,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推动国产打印机的创新与发展。
紫光UNI A356DNL一体机的智能批改功能,展现了AI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无限可能。它能够精准识别潦草字迹、涂改痕迹,甚至能够处理复杂的几何图形题,以及超出答题区的答案内容。这种强大的多模态推理能力,让AI批改更加贴近真人教师的批改习惯,实现了批改效率和准确性的双重提升。
-
打印机与耗材
沙利文认证:汉印便携 A4 打印机登顶全国销量榜首
根据国际权威调研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最新发布的数据,中国打印品牌汉印旗下的便携式A4打印机在2024年以显著优势夺得全国销量第一。这一里程碑式的成绩不仅标志着中国品牌在便携打印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也深刻改写了该行业的竞争格局。汉印此次夺冠的关键在于精准抓住了市场需求。面对家庭教育中频繁的作业打印、错题整理,以及移动办公急需现场输出文件等痛点,汉印推出了MT610、MT800等系列便携打印机。这些产品运用无墨直印、热转印等核心技术,真正做到了轻巧便携、操作简单、打印高效。同时,汉印配套的“汉小印App”整合了丰富的学习和办公资源,并融入AI功能,成功构建了“硬件 + 软件 + 服务”的智慧打印生态闭环,为用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汉印高度重视产品安全,其专用热敏纸经过权威认证,不含双酚A和双酚S等有害物质,有效解决了便携打印的安全隐患。从单纯的硬件制造商转型为智慧打印平台的构建者,汉印此次销量登顶,不仅是其产品的成功,更清晰地预示着整个打印行业正加速向满足具体使用场景、融合智能服务的未来趋势转型。打印,正变得越来越智能和便捷。
-
打印机与耗材
爱普生发布 EcoTank ET-3950 与 ET-4950 多功能喷墨打印机 主打大容量墨仓设计
爱普生近日推出了两款多功能喷墨打印机 ——EcoTank ET-3950 和 EcoTank ET-4950,这两款打印机配备了大容量可填充墨仓,非常适合有高容量打印需求的用户。它们摒弃了传统墨盒设计,采用墨仓储墨,黑色墨水容量达 127 毫升,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墨水各为 70 毫升。据爱普生介绍,这种设计不仅减少了墨盒浪费,还将墨水维护周期大幅延长,黑色文档可打印 8500 页,彩色文档能打印 6500 页。两款打印机建议月打印量为 1600 页,但每月最大可处理 10000 页。它们均支持 USB、以太网和 802.11ac Wi-Fi 连接,方便用户从电脑、平板和智能手机进行打印操作。两款打印机都配备了 2.4 英寸 LCD 屏幕,其中 ET-4950 还额外增加了触控功能,并且具备传真能力。
根据爱普生的 ISO 测试数据,这两款 EcoTank 打印机物理打印分辨率为 4800×1200dpi,250 页容量的纸盒使黑白打印速度达到 18 页 / 分钟,彩色打印速度为 9 页 / 分钟。
自动双面扫描仪分辨率为 2400dpi,通过 30 页自动进纸器可处理的最大纸张尺寸为 8.5×14 英寸。爱普生表示,两款机型黑白复印速度为 11.5 页 / 分钟,彩色复印速度为 5.7 页 / 分钟。EcoTank ET-3950 厂商建议零售价为 419.99 美元,EcoTank ET-4950 厂商建议零售价为 499.99 美元 。
-
打印机与耗材
国产超大金属3D打印机全球热销近150台
我国工业级3D打印龙头企业华曙高科近日宣布,其自主研发的超米级大幅面金属3D打印设备全球销量已逼近150台大关,客户遍布欧美、亚太等制造业核心区域。其中明星机型FS1521M系列凭借超过1.5米的超大成型尺寸,已在全球安装近20台,成为航空航天领域大型复杂部件制造的利器。该系列设备通过创新双层风场设计解决了大跨度打印的烟尘控制难题,配合高效粉末回收系统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其突破性的多激光协同技术将加工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级别,成功应用于火箭发动机、航天燃料罐等关键部件的批量生产。国内领先用户飞而康公司已建成近40台华曙设备的专用产线,实现"1人管理12台设备"的智能生产模式,使人工成本下降70%。
值得关注的是,华曙团队通过独创的"奥林匹克工艺"将某型火箭部件制造时间从327小时压缩至96.5小时,并开发出针对铜合金等特殊材料的专项解决方案。目前该公司已掌握40余种航空航天专用金属材料的成熟工艺,其设备正推动金属3D打印从单件试制迈向规模化生产。
随着全球增材制造市场向600亿美元规模扩张,中国自主研发的超大尺寸金属打印技术正在重新定义高端制造的精度与效率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