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拟对半导体加征高额关税,全球半导体产业或迎“寒冬”

美拟对半导体加征高额关税,全球半导体产业或迎“寒冬”

5月5日消息,美国特朗普政府正酝酿一场可能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的重大举措——最快于本周公布针对半导体加征关税的详细方案。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球半导体行业引发了强烈震动,市场预估税率或将高达25%至100%,如此高幅度的关税加征一旦落地,无疑将给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此次关税加征规则的特殊之处在于,新规则不排除以晶圆制造地(wafer out)作为源产地标准来加征关税。这一举措将直接波及众多半导体行业巨头。台积电、三星等晶圆制造大厂,其产能高度集中在亚洲地区,一旦关税政策实施,这些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将遭受重创。以台积电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商,其在亚洲拥有多个先进的生产基地,为全球众多芯片设计企业提供代工服务。高额关税将增加其产品成本,不仅可能导致部分订单流失,还可能影响其未来的产能扩张和技术研发计划。三星同样面临严峻挑战,其在亚洲的晶圆制造业务规模庞大,关税成本上升将压缩其利润空间,进而影响其在半导体领域的研发投入和市场布局。

而英伟达、苹果、高通、联发科等芯片设计厂商,也严重依赖于亚洲的晶圆代工产能。英伟达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其先进的芯片产品依赖台积电等厂商的高端制程工艺进行代工。关税加征将导致芯片成本上升,这不仅会影响英伟达的产品定价策略,还可能使其在与竞争对手的市场争夺中处于劣势。苹果公司每年对芯片的需求量巨大,其iPhone、iPad等众多产品所搭载的芯片大多由亚洲代工厂生产。关税成本的增加可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苹果产品价格上涨,进而影响其市场份额。高通和联发科作为全球知名的移动芯片供应商,同样面临类似困境,高额关税将使其芯片产品在价格和供应稳定性上受到双重挑战。

事实上,美国政府此次对半导体加征关税的动向并非毫无征兆。今年4月14日,美国商务部下属部门工业与安全局(BIS)通过联邦公报官网宣布,依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赋予的权力,对进口半导体及其衍生产品、进口药品及药用成分发起国家安全调查,并广泛征求公众意见。针对进口半导体及其衍生产品的调查,详细聚焦了外国补贴、供应链依赖风险、美国国内产能瓶颈等14项关键细节,旨在全面评估进口半导体及其衍生产品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调查范围广泛,涵盖了半导体基板和裸晶圆、传统芯片、尖端芯片、微电子和SME组件等众多产品,以及含有半导体的下游产品,如构成电子供应链的各类产品。相关利益关系人被要求在5月7日结束调查前提交意见。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BIS针对半导体发布“232条款”调查征求意见的反馈并不理想。截至目前,仅收到了10篇回复意见。这一情况引发了业界的深深忧虑,业界担心回复意见太少会让特朗普政府认为半导体行业内部对此举缺乏反对声音,从而大大增加开征高比例半导体关税的可能性。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高度融合、分工协作的今天,美国政府的这一单边贸易保护主义举措,无疑是对全球产业链的粗暴破坏。半导体产业是一个全球化程度极高的产业,各国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紧密合作,形成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格局。美国政府的关税加征政策不仅会损害其他国家半导体企业的利益,也将对美国本土的半导体产业造成反噬。一方面,美国本土的半导体企业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关税增加将导致其原材料和零部件成本上升,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另一方面,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动荡也将影响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全球半导体产业界都在密切关注美国政府的最终决策,并积极寻求应对之策。国际社会也呼吁美国政府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贸易问题,共同维护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稳定发展。毕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任何单边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都难以独善其身,只有携手合作,才能实现半导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球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32度域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business@sentgon.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lin@sentgon.com
👍喜欢有价值的内容,就在 32度域 扎堆
(0)

猜你喜欢

  • 头条精选

    境外生产芯片可能故意留“后门”!国安部公开曝光

    在如今高度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不仅关乎着个人隐私、企业秘密,甚至影响着国家安全。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别有用心的设计或恶意植入的技术后门,可能成为失泄密的导火索。

    看不见的“电子间谍”和“定时炸弹”

    技术后门通常指绕过正常的安全检查机制,获取对程序或系统访问权的方法。技术后门的设计初衷是方便开发者进行调试和修改漏洞,但如果未及时删除,被恶意攻击者利用,就会变成安全风险,可以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访问系统、获取敏感信息。

    ——恶意自带:设备里的“内鬼”。一些境外生产的芯片、智能设备或者软件可能在设计制造阶段就被故意预埋了“后门”,厂商可以通过特定信号对设备进行远程操控,如自动开启摄像头、麦克风,或命令后台自动收集指定数据并回传。

    ——后期破解:黑暗中的“眼睛”。个别厂家为方便后期维修维护,出厂时设置了允许远程访问的“后门”。这本是售后服务功能,但如果管理不善或被第三方恶意破解,这个“后门”就会在黑暗角落窥视窃取敏感信息数据。

    ——暗中植入:供应链中“投毒”。个别不法分子可能利用软件更新渠道、污染开源代码库或在供应链环节篡改代码等方式,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植入“后门”,同样可以达到非法操控设备、窃取秘密的目的。国家安全机关提示

    智能设备、信息系统的安全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更事关国家安全。广大人民群众务必擦亮双眼、提高警惕,持续提升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防范抵御隐藏在暗处的“技术后门”窃密。重点涉密岗位可通过采用自主可控芯片和国产操作系统,避免境外软硬件后门风险。还可通过加强技术防护措施,如制定补丁策略、定期进行操作系统更新、定期检查设备日志、监控异常流量等方式,降低潜在技术后门安全风险。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公民和组织应当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做好针对网络间谍的安全防范和调查处置工作,如发现可疑行为,请及时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www.12339.gov.cn)、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或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32度域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business@sentgon.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lin@sentgon.com
    👍喜欢有价值的内容,就在 32度域 扎堆
    2025年7月21日
    0293
  • 芯片及半导体

    荷兰半导体巨头牵手零跑,在华设6大研发中心

    32度域报道/ 7月2日,全球知名车规芯片供应商恩智浦在大连举办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汽车领导力媒体开放日活动。围绕“本土化创新”与“智能化技术落地”两大核心主题,恩智浦正式对外公布了其在华战略升级及汽车电子领域的最新布局,展示了其深耕中国市场、加速智能化转型的坚定决心。

    恩智浦的历史可追溯至1953年的飞利浦半导体部门,2006年从飞利浦分拆独立,成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之一。自1986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恩智浦便与中国汽车工业共同成长,见证了行业的每一次飞跃。如今,中国已成为恩智浦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占据了其三分之一的销售额。

    “以前,海外企业往往将中国视为方案发布的场地,方案和车型与欧美市场存在明显的时间差。”恩智浦半导体全球市场与销售副总裁、大中华区汽车电子总经理刘芳在开放日上表示,“但疫情之后,海外主机厂、方案商及生态环境开始更加关注中国市场的变化。中国的快速变化、弹性、开放与包容、创新以及大胆尝试,已经让全世界震惊。”

    面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变化,恩智浦如何快速应对客户需求?答案是“更深入地推进本土化”。今年1月1日,恩智浦对中国区的组织架构进行了重大调整,成立了中国事业部,进一步整合了本地销售、研发、运营、质量、技术支持等部门,旨在以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好的产品力服务中国客户。

    目前,恩智浦在中国拥有6000名员工、1600名工程师、6个研发中心,并在14个城市设有办事处。其全球最大的后端装配和测试工厂也设立在中国,充分体现了恩智浦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截至目前,恩智浦中国工程团队已完成200多种产品的定义、设计与开发,这些“中国制造”的产品为恩智浦贡献了约18%的营收。

    “中国市场不仅是一个有长足进展的市场,更代表了全球领先的汽车技术。”恩智浦半导体执行副总裁兼中国事业部总经理李晓鹤补充道,“中国工业市场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8%,汽车市场更是达到10%以上。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中国看到了很多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在大连的媒体开放日上,恩智浦还与多位合作伙伴正式宣布了合作项目。例如,与零跑汽车共同宣布,零跑汽车全新的LEAP 3.5中央集成电子电气架构中采用恩智浦S32K388,以进一步升级其中央域控集成;与深蓝汽车续签联合创新中心合作协议,与长城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并设立联合创新实验室等。

    恩智浦官方披露,当前其已服务中国超过6000家的客户、合作伙伴和生态系统。面对如此庞大的客户群体,恩智浦如何保证一款产品适配多家企业,并快速应对中国客户的需求?

    在恩智浦的产品定义中,“可扩展性”和“成本低”是两大核心特性。去年发布的软件定义平台CoreRide便是典型案例。CoreRide是恩智浦为推动规模化创新而设计的平台软件,以恩智浦的硬件为基础,添加软件和中间件,提供经过完整系统级验证的软件解决方案。

    “因为每家企业的需求不同,就不会有一刀切一体适用的统一方案。”恩智浦半导体执行副总裁兼高级模拟与汽车嵌入式系统业务总经理Jens Hinrichsen表示,“我们需要一个可扩展的硬件平台来兼容不同的车型,并在硬件平台上叠加软件,以适用到不同的车型。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去定义这种个性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除了CoreRide平台,恩智浦还带来了一系列针对中国市场的技术解决方案。在核心芯片与平台技术方面,S32R47雷达处理器支持3倍天线处理能力,为L4级自动驾驶提供硬件基础;Ranger 5 UWB凭借可扩展硅设计适配车钥匙、无感进入等多场景应用;eIQ工具包针对边缘计算优化AI模型,搭配S32系列高能效NPU实现实时处理;TTTech Auto MotionWise作为安全关键中间件,实现软件架构可扩展性。

    这些技术解决方案不仅满足了中国市场“快速迭代、成本敏感、AI集成需求迫切”的特点,也展示了恩智浦在智能化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

    今年6月,恩智浦完成了对TTTech Auto的收购,进一步强化了其在软件领域的能力。TTTech Auto是CoreRide平台的早期软件合作伙伴,提供中间件解决方案,在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方面具有专长。

    “TTTech Auto对于我们的硬件解决方案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Jens Hinrichsen表示,“我们会把TTTech Auto作为恩智浦公司中的一个独立部门运营,其软件既可以和恩智浦的硬件集成,也可以和非恩智浦的硬件集成。同时,我们也会和更多的软件伙伴合作,围绕着TTTech Auto的软件来优化我们的硬件。”

    面对地缘政治风险和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恩智浦如何深化本地制造与研发合作?Jens Hinrichsen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我们会进一步加强本土化制造。在天津,我们有一个非常先进的封测工厂,是恩智浦全球最大的封装测试基地。对于晶圆,我们会和晶圆代工厂合作,包括台积电南京厂和中芯国际等。”

    同时,恩智浦也在不断扩大本土研发中心的规模,提供应用的支持、质量方面的支持、客户的支持和技术支持等。“我们在中国有庞大的工程和销售团队,中国的文化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的工作方式当中。”Jens Hinrichsen表示,“随着中国事业部的成立,我们将为中国的本土团队更多的赋能,让他们能够像中国的本地公司一样快速敏捷地进行创新。”

    在谈到未来规划时,Jens Hinrichsen透露了恩智浦在晶圆制造方面的战略调整:“整合8英寸晶圆厂的决定是恩智浦混合制造战略的一部分,该战略还包括在先进和传统制程节点上投资12英寸晶圆厂。这是半导体行业非常自然的演进和变化,因为我们要追求规模经济。”

    对于功能安全领域的新趋势,Jens Hinrichsen也表达了乐观态度:“功能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中国,我看到一种非常聪明的功能安全定义方式,即根据用例的不同在系统层面或应用层面进行定义。这样可以节省硬件开发的时间,并快速实施最高级别的功能安全。”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32度域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business@sentgon.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lin@sentgon.com
    👍喜欢有价值的内容,就在 32度域 扎堆
    2025年7月8日
    0453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