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级3D打印品牌拓竹在今年618购物季展现出统治级表现,其产品在京东平台热卖榜前十名实现全包揽,天猫平台P1、A1系列同样霸占销量前三。仅京东渠道15天内销售额便突破5000万元,结合天猫等平台数据,拓竹国内半月总销售额或高达1亿元,创下行业新纪录。这一成绩源于其技术优势与完善的产品矩阵——从高端X1系列到入门级A1系列覆盖多价位需求,使创想三维、纵维立方等竞品难以撼动其领先地位。
3D打印技术正加速从极客玩具转型为家庭生产力工具。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3D打印机出口量达400万台,2025年前四个月出口量同比增长24.3%至140万台。行业预测指出,2025年中国出口量有望突破500万台,未来两三年全球出货量或将冲击1000万台大关。这一爆发性增长由双重引擎驱动:技术平民化使桌面设备均价降至300美元,教育领域装机量激增;同时地缘政治因素推动海外需求——美国关税政策抬高传统供应链成本,促使3D打印成为本地化生产的替代方案。
拓竹的全球竞争力建立在技术创新与生态闭环之上。其X1系列实现500mm/s高速打印(行业平均速度两倍)并支持16色多材料兼容,AI质检技术保障高速状态下的成品质量,万元定价仍供不应求。公司即将推出的新款专业级设备更瞄准工业应用场景。在用户生态层面,其独立官网贡献55%直接流量,MakerWorld社区提供超10万免费模型,推动用户复购率达68%。全球化品牌策略亦成效显著:2022年Kickstarter众筹创下4728万元纪录,社媒分层运营精准触达不同群体。
行业应用场景的深化持续拓宽市场边界。工业领域金属打印成本下降,航空零件应用占比超15%,汽车制造从模具开发转向零部件量产;医疗领域金属3D打印骨科植入物市场规模突破5亿元,正向个性化植入物升级。但材料种类有限、速度瓶颈及标准缺失仍是行业挑战,中国工业设备高端零部件国产化率仅22%,供应链本土化成为破局关键。
拓竹的销售奇迹折射出3D打印向新质生产力工具的蜕变进程。随着技术迭代与应用场景突破,全球千万台出货目标已触手可及。中国企业若能加速高端材料与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替代,或将实现从制造追随者到行业标准制定者的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