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是否会废除“芯片法案”?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是否会废除“芯片法案”?

美国大选尘埃落定,特朗普再度当选美国总统。

半导体供应链行业或者将会面临新的不确定性。

早在11月初,特朗普就再次发难,指责中国台湾偷走了美国的芯片生意,并扬言要向美国交“保护费”。

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甚至提到,将考虑废除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是否会废除“芯片法案”?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一名学生记者卢克·拉德尔在“X”平台上爆料,他向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提问:“如果特朗普赢得大选,他和特朗普是否会废除《芯片与科学法案》?”约翰逊的回答竟然是:“我想我们可能会!”这一回答立即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CNN也报道称,在纽约Syracuse的一次竞选活动中,约翰逊向记者透露,如果共和党人控制国会,特朗普入主白宫,他们“可能会”试图废除半导体芯片制造计划。

在受到批评之后,约翰逊似乎又改变了口风。

他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完全支持美光来到纽约市中心,‘芯片法案’不在废除议程上。相反,我们可以立法进一步简化和改进该法案的主要目的,消除其昂贵的法规和绿色新政要求。”约翰逊进一步指出,他对“芯片法案”的反对与该法案中包含的其他项目有关,比如绿色新政,他表示支持芯片制造,但不支持绿色新政。

特朗普本人也曾在节目中公开批评以联邦补贴大力扶植美国半导体制造业的做法,称“芯片法案”“太糟糕了”,并表示他希望用提高中产阶级价格的关税来取代它。

这已经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对“芯片法案”表达不满了,早在该法案签署之初,他就曾提出过质疑和反对。

现在特朗普已经赢得选举,他是否会如约翰逊所说的那样,废除“芯片法案”当中的某些政策呢?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是否会废除“芯片法案”?

这个概率非常大。“芯片法案”是其老对手拜登的标志性政策,作为对立党派的执政者,特朗普自然不愿意看到拜登实施的政策获得巨大成功。

而特朗普一直以来的执政风格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他可能会为了展示自己的权威和独特性,而采取一些出人意料的举措。

所谓的“芯片法案”,其实是拜登于2022年8月9日在白宫正式签署生效的一项计划。旨在为美国本土的半导体生产和研究提供约527亿美元的政府补贴,并提供超过2000亿美元资金以刺激其他美国科技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以提升美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力。

这一法案被视为美国应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的重要举措之一。

今年8月,在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签署两周年之际,美国商务部宣布,这项配套有530亿美元补贴资金的法案自签署以来,已经吸引了超过了395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并创造了超过11.5万个工作岗位。

如果算上尚未实施的承诺投资,整体金额将更高。

比如英特尔已经承诺将在美国的半导体制造投资金额提高到了1000亿美元,美光也承诺未来20年内在纽约州投资约1000亿美元,台积电也宣布将其对美国投资金额提高到了650亿美元,三星电子则宣布将其在美国投资额提高到了400亿美元。

这些数据无疑证明了《芯片与科学法案》似乎是有一些成效的。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是否会废除“芯片法案”?

只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该法案。去年,福布斯网站就曾发文指出,美国不存在重大的产能或能力问题,美国在半导体行业的每个领域都占据主导地位,除了纯合同代工领域。而且提到一个核心点,指出中国对美国技术领导地位的威胁被高度夸大了。文章还强调,美国的真正战略优势是私营企业的深厚专业知识,而政府的激励措施并不是主导因素。

对特朗普和约翰逊扬言要废除《芯片与科学法案》的言论,Noahpinion网站的评论员诺亚·史密斯表示担忧:“现在特朗普想废除‘芯片法案’和所有产业政策,将会破坏我们有效防御中国的最佳机会。”

史密斯承认,“芯片法案”并不足以扭转半导体制造这种能力差距,但这是重要的第一步。因为芯片是所有现代精密武器的关键核心,它们对于训练和运行AI也是至关重要。而目前大多数先进芯片是由中国台湾产出的,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漏洞,而“芯片法案”是修复它的重要第一步。

因此,史密斯认为特朗普这次赢选,是很糟糕的情况。觉得有可能延长2010年代的动荡,给美国社会带来压力,破坏掉美国新生的制造业,甚至让美国默认输掉这场新冷战。

目前看来,特朗普在已经当选美国总统的前提下,是否会真的废除“芯片法案”,还是仅作为冲刺当时票选的妥协性言论?都犹未可知。

但从特朗普的执政风格和以往的做法来看,可能性比较大。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32度域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business@sentgon.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lin@sentgon.com
👍喜欢有价值的内容,就在 32度域 扎堆
(0)

猜你喜欢

  • 头条精选

    境外生产芯片可能故意留“后门”!国安部公开曝光

    在如今高度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不仅关乎着个人隐私、企业秘密,甚至影响着国家安全。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别有用心的设计或恶意植入的技术后门,可能成为失泄密的导火索。

    看不见的“电子间谍”和“定时炸弹”

    技术后门通常指绕过正常的安全检查机制,获取对程序或系统访问权的方法。技术后门的设计初衷是方便开发者进行调试和修改漏洞,但如果未及时删除,被恶意攻击者利用,就会变成安全风险,可以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访问系统、获取敏感信息。

    ——恶意自带:设备里的“内鬼”。一些境外生产的芯片、智能设备或者软件可能在设计制造阶段就被故意预埋了“后门”,厂商可以通过特定信号对设备进行远程操控,如自动开启摄像头、麦克风,或命令后台自动收集指定数据并回传。

    ——后期破解:黑暗中的“眼睛”。个别厂家为方便后期维修维护,出厂时设置了允许远程访问的“后门”。这本是售后服务功能,但如果管理不善或被第三方恶意破解,这个“后门”就会在黑暗角落窥视窃取敏感信息数据。

    ——暗中植入:供应链中“投毒”。个别不法分子可能利用软件更新渠道、污染开源代码库或在供应链环节篡改代码等方式,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植入“后门”,同样可以达到非法操控设备、窃取秘密的目的。国家安全机关提示

    智能设备、信息系统的安全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更事关国家安全。广大人民群众务必擦亮双眼、提高警惕,持续提升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防范抵御隐藏在暗处的“技术后门”窃密。重点涉密岗位可通过采用自主可控芯片和国产操作系统,避免境外软硬件后门风险。还可通过加强技术防护措施,如制定补丁策略、定期进行操作系统更新、定期检查设备日志、监控异常流量等方式,降低潜在技术后门安全风险。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公民和组织应当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做好针对网络间谍的安全防范和调查处置工作,如发现可疑行为,请及时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www.12339.gov.cn)、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或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32度域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business@sentgon.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lin@sentgon.com
    👍喜欢有价值的内容,就在 32度域 扎堆
    2025年7月21日
    0313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