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亿美元债务砸向AI基建,CoreWeave怎么敢的?

17.5亿美元债务砸向AI基建,CoreWeave怎么敢的?

云计算提供商CoreWeave最近搞了个大动作,它宣布把原本计划的债务发行规模从15亿美元扩大到17.5亿美元,多筹了2.5亿美元,这些钱打算用来搞重大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项目。这可不是一般的融资,CoreWeave的高管们这是在玩一场科技行业里最大胆的财务冒险。而且这一举动也表明,整个科技行业正在转变融资方式,通过债务融资来改变美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模式。

这次发行的债券是2031年到期的,年利率9%。它可不只是简单的一轮企业融资,背后反映的是科技公司在推动人工智能革命时,融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前,科技公司大多是靠硅谷的风险投资和股票发行来筹钱,现在却开始用巨额债务工具这种在工业时代企业常用的办法了。

CoreWeave选在这个时候发债很有意思。现在整个科技行业的发债规模都创了纪录,2024年投资级公司债发行量达到了约1.5万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4%,高收益债券发行量也飙升到了3020亿美元。有大型投资银行的高级信用分析师说,现在科技公司的融资策略有了根本性的重新调整。公司觉得,就算债务利率高达9%,也比股权稀释要好,毕竟股权估值每个季度都可能大幅波动。

其实不止CoreWeave一家这么干。Akamai Technologies最近把可转换高级票据增加到了15亿美元,Datadog从市场筹集了6.5亿美元,Axon今年早些时候获得了17.5亿美元的高级票据。还有消息说,埃隆·马斯克的xAI打算借120亿美元的债,用来买英伟达的芯片。

这些巨额债务背后,藏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竞赛对资本的巨大需求。CoreWeave预计,在它雄心勃勃的建设计划期间,2025 - 2026年要消耗超过150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预计到2025年,公司收入能达到50亿美元,调整后的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能达到24亿美元,但资本支出预计在210亿到230亿美元之间,主要都花在GPU和数据中心建设上了。这次融资后,公司债务将达到约129亿美元,净杠杆率会推高到约5.3倍EBITDA。有专注高收益科技债务的组合经理说,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经济学就是,在看到比例回报之前,就得提前投入数十亿美元的资本支出。CoreWeave和其他公司赌的是,现在控制住稀缺的GPU计算能力,以后就能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不过,17.5亿美元的9%债券,意味着CoreWeave每年要支付约1.57亿美元的现金利息。再加上其他债务义务,公司每年要支付近11亿美元的现金利息,利息保障倍数约为2.2倍。按照行业标准来说,这个倍数比较低,但对高增长公司来说还算常见。

这个战略风险可不小。CoreWeave的客户非常集中,据说微软的收入占比约72%,前三大客户收入超过90%。而且公司还面临着潜在的融资难题,未来36个月内有37.5亿美元的票据及设备资产支持证券到期。最让人担心的是,英伟达下一代“Rubin”芯片预计2026年下半年推出,这可能会让当前硬件的再销售价值大打折扣,而这些硬件可是支撑CoreWeave大部分资产价值的呢。

尽管有这些风险,投资者还是很踊跃地参与了这次债券发行,据说认购量是预期的五倍。有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的信用策略师说,投资者对非稀释性人工智能投资机会非常渴望。高收益基金、CLOs(担保贷款凭证)和多策略投资组合都希望在人工智能周期里既能获得收益,又有上涨机会。票面利率为9%的债券,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入场点。这些债券的收益率比Axon的类似债券高出约260个基点,虽然信用评级只低一个等级,但这个溢价反映了CoreWeave商业模式更高的风险状况和更大的增长潜力。

除了财务方面,CoreWeave的债务策略还凸显了一个关键的基础设施挑战,那就是电力供应。随着OpenAI/Oracle的4.5吉瓦“星际之门”园区,以及Meta和Google等类似的大型项目消耗大量变电站容量,像CoreWeave这样的公司可能就得自己发电了。有专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能源顾问说,下一个竞争前沿不只是芯片供应,而是兆瓦级电力,那些能获得可靠且成本效益高的电力的公司,将在掌控自身命运方面拥有巨大优势。

对于考虑投资CoreWeave债券或类似产品的投资者来说,得在短期收益和长期可行性之间做好平衡。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分析师认为“套息交易”可能会表现不错,由于人工智能资本支出热潮持续,高收益息差可能会保持在350个基点以下。2031年到期的债券有可能会上涨2 - 3点,达到102 - 103,既能提供有吸引力的收益率,又有适度的资本增值。不过,关键时期是2026年硬件更新周期到来的时候,那时下一代芯片可能会极大地改变竞争格局。有固定收益投资组合经理说,对单B级人工智能波动感到适应的信用投资者,可能会发现CoreWeave 2031年债券发行是目前每单位长期增长能获得的最佳回报,但投资规模要考虑到可能存在的5点下方风险。

CoreWeave这笔债券交易条款是这样的:发行17.5亿美元高级票据,息票利率9%,2031年到期,评级B1/B+/BB - ,净杠杆5.3倍,票面利率9%(比国债利率高约510个基点),钱用来再融资和GPU/数据中心资本支出。市场对它很感兴趣,因为有人工智能曝光、高收益息差紧缩和收入合同(和OpenAI/Google的收入超过40亿美元)等因素,需求量很大。而且GPU抵押故事(英伟达H100转售价值约18 - 21万美元)也支持资产覆盖。从财务信息看,2025年预期收入50亿美元,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24亿美元(毛利率48%),资本支出210 - 230亿美元,总有息负债129亿美元,利息覆盖率2.2倍,预计2025 - 2026年自由现金流会消耗150亿美元,流动性比较紧张。风险方面,有GPU陈旧(英伟达2026年推出Rubin芯片)、客户集中度高(前三大客户占90%收入)、2030 - 2033年再融资难题、运营执行(数据中心推出)和先前契约违约等问题。相对价值上,CoreWeave 2031年债券回报率为9%(比国债利率高约510个基点),Axon 2030年债券回报率为6.6%(比国债利率高约255个基点),CoreWeave补偿了更高的杠杆和增长。短期内比较看好(套息交易),18个月后要谨慎(再融资和执行风险)。战略举措上,CoreWeave锁定了GPU供应链(英伟达优先),想办法解决电力短缺问题(天然气/核能购电协议),还可能进行并购(比如90亿美元收购Core Scientific)。投资观点是,在投资组合里配置1 - 2%来获取收益和增长潜力,短期债券可能上涨2 - 3点,长期2026年后要关注再融资风险,要求把EBITDA转化为自由现金流,还可以做对冲交易,做多债券/做空股票。总的来说,这是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稀缺性上的高风险、高回报投资,适合能接受波动的寻求收益的投资者。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32度域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business@sentgon.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lin@sentgon.com
👍喜欢有价值的内容,就在 32度域 扎堆
(0)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