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original-tag">原创</span>经常点外卖的人天塌了,AI门店也“照骗”!

原创经常点外卖的人天塌了,AI门店也“照骗”!

算法生成的食客在虚拟餐厅里推杯换盏。

AI生成出来的菜品冒着热腾腾的热气。

门店络绎不绝,食客流连忘返……

大概也是每个做餐饮的老板都在梦寐以求的场景,但也只是梦里罢了。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据北京晚报报道,最近,不少网友反映,点外卖时发现平台商家照片看似精美,实则是AI生成的图片,目的是营造门店排队的热闹氛围。

在北京一条狭窄巷道的深处,记者按照外卖APP上显示的“豪华堂食店”地址寻去,只见数十个外卖小作坊挤在居民楼里,没有一家具备堂食条件。

这与平台上AI生成的宽敞明亮、座无虚席的“网红门店”形成荒诞对比。

从门头到菜品,从环境到食客,全部可以通过算法生成。

一家看似火爆的餐厅,可能现实中连一张餐桌都没有。

一道令人垂涎的美食,可能从未在任何厨房里真正烹饪过。

可怕吗?敢想象吗?

怪不得有些博主让外卖小哥带去吃一顿干净的外卖店铺时,会纷纷拒绝了……

我们在手机上选择餐厅时,又有谁会想到,自己正在浏览的精美图片有相当一部分完全由AI生成?

醒目招牌、精良装修、坐满食客的温馨场景以及令人垂涎的菜品特写,整套视觉包装都可以通过算法低成本制造。

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甚至已经形成了专门的AI门面生成服务:“只需要提供店铺基本信息,花几百块钱就能获得一整套‘网红门店’视觉素材,包括不同时段、不同角度的店内环境图,以及根本不存在的美食特写。”

这种造假之所以猖獗,是因为违法成本极低而收益可观。

一家真实环境堪忧的外卖小作坊,通过AI包装成“人气网红店”后,订单量可以增加数倍,而平台审核机制对此几乎毫无防备。

这里面是一套完整的产业链。

从AI图片生成到刷单制造虚假销量,从购买用户好评到专业运营团队代运营,一条龙服务让根本不具备资质的小作坊摇身变为“人气餐厅”。

那么,为什么技术实力雄厚的平台却也无法阻止这种造假?

这里面有些问题,是值得深榷的。

一呢,是现有审核机制主要针对传统造假方式,如盗用他人图片或明显PS痕迹,但对AI生成的内容缺乏识别能力。

某种程度上而言,AI生成的图片从一开始就是“原创”的,不存在盗用问题,且由于算法进步,生成的图片越来越难辨真假。

二呢,是我最大思疑的一个方面,即平台商业模式,决定了这个审核的力度。

外卖平台依靠商家数量增长驱动业绩,严格审核首先可能直接影响的,就是平台的GMV(商品交易总额)。

在这种利益结构下,平台自己,就已经先行缺乏彻底治理的内在动力。

三,则是庞大冗肿的平台方,其审核技术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AI生成技术的发展。

当平台还在研究如何识别上一代AI生成的图片时,更先进的技术已经诞生,形成“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循环。

而且,即使处罚了,其用处也并无实质上的改善,一家被A平台处罚的违规商家,可以轻易转战B平台继续经营,缺乏行业统一的黑名单共享机制。

不了解真相的消费者,被AI制造的不实图片误导、欺骗后,知情权、选择权受到直接侵害。更严重的是,消费成本由此增加,甚至被误导会遭遇食品安全问题。

“我看着图片选择餐厅,以为选择的是干净整洁的就餐环境,实际上却连张桌子都没有。”一位消费者无奈表示。这种基于虚假信息做出的消费决策,本质上是一种欺诈。

食品安全的隐患随之而来。那些隐藏在居民楼深处的小作坊,逃避了实体餐厅本该接受的公开监督和检查,其卫生条件令人担忧。

消费者不仅为虚假宣传买单,更可能为自己的健康埋单。

我们所有基于虚假信息做出的消费决策,本质上是一种被欺诈的行为,当选择的基础是虚构的,所谓的“自由选择”就失去了意义。

要解决AI造假门面问题,技术反制是第一道防线。

平台应当投入研发能够识别AI生成内容的技术工具,通过算法识别算法。可以借鉴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如检测AI图像的数字指纹、分析图像的光影一致性等。

同时,建立商家图片的“真实性验证”机制,要求商家上传实拍原图并附加数字水印。

监管创新是第二个关键保障。

监管部门应当出台专门针对AI生成商业内容的管理规定,明确要求:

  • 使用AI生成内容进行商业宣传必须明确标识
  • 建立餐饮行业数字门面的真实性标准
  • 加大对AI造假商家的处罚力度,实施“一次造假,终身禁入”
  • 建立跨平台的商家信用共享机制

至于另一个理想方法,即希冀于外卖平台改变单纯依靠商家数量增长的逻辑,但我认为很大概率是空想,所以不说也罢。

AI生成技术的进步不会停止,外卖门面造假可能只是数字时代虚假信息的冰山一角。

随着技术门槛进一步降低,类似的造假行为将会蔓延到更多领域:

旅游行业可能出现AI生成的虚假景点图片,房地产行业可能用AI美化房源,招聘公司可能用AI虚构办公环境……

眼见不再为实的时候,我们靠什么做决策?

区别不在技术本身,而在运用技术的人的价值观与制度约束。

外卖平台的算法排名不应只驱动成交额增长,更应驱动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商家不应只利用技术制造幻觉,而应借助技术提升真实服务质量。

我们能够接受技术创造的便捷,但绝不能容忍便捷成为欺骗的帮凶。

否则某一天,不仅外卖门面是AI画的,连送餐的骑手、品尝的美食都可能是AI生成的虚拟产物——除了支付时扣除的真实钞票。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32度域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business@sentgon.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lin@sentgon.com
👍喜欢有价值的内容,就在 32度域 扎堆
(0)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