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即将访问之际,沙特阿拉伯成立了一家新的、专注于人工智能价值链投资的新公司。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预计将成为特朗普此次访问的重要议题之一。当地时间周一(5月12日),沙特主权财富基金——公共投资基金(PIF)在官网宣布,正式成立名为“HUMAIN”的新公司,公司将由PIF全资拥有,在人工智能(AI)价值链上开展运营和投资。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将担任公司的董事会主席。(财联社)
猜你喜欢
-
行业快报
自研芯片不够成功 微软CEO:将借助OpenAI定制AI芯片技术
北京时间11月13日,据彭博社报道,科技巨头微软正借助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OpenAI的芯片研发资源,加速推进自身半导体技术的布局。
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在一档近期播出的播客节目中谈及公司自研芯片战略时透露,微软已获得对OpenAI定制AI芯片开发成果的全面访问权限。“即使OpenAI在系统层面进行创新,我们也能充分接触并运用这些成果,”纳德拉表示,“我们首先会帮助他们实现所开发的技术,然后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拓展。”
根据两家公司最新修订的合作协议,微软不仅可以在2032年前持续使用OpenAI的先进模型,还将在2030年前获得其研究成果的访问权——除非由专家小组提前认定通用人工智能(AGI)已经实现。不过,该协议也明确排除了OpenAI消费级硬件相关知识产权向微软的转移。
目前,OpenAI正与芯片设计公司博通合作,共同开发定制化的AI芯片及网络硬件。与此同时,微软自身也长期投入于芯片研发,但在此领域的进展尚不及谷歌等主要云计算竞争对手。
纳德拉在访谈中强调,在确保知识产权边界清晰的前提下,微软将整合来自OpenAI以及内部团队的不同芯片设计方案,持续推进其硬件技术能力的构建。
👍喜欢有价值的内容,就在 32度域 扎堆3小时前0677 -
行业快报
OpenAI拒绝《纽约时报》交出ChatGPT用户聊天记录的要求
11 月 12 日消息,OpenAI 今天在官网发布声明称,《纽约时报》近期要求公司交出两千万条 ChatGPT 用户的私人聊天记录,目前已请求法院驳回要求。
IT之家在此援引 OpenAI 声明,《纽约时报》要求公司交出数据有自己的一套说辞,他们想从聊天记录中找出用户如何使用 ChatGPT 绕过他们的付费屏障,免费用 ChatGPT 读付费文章。
OpenAI 表示,这一要求完全无视了安全常识与隐私保护原则,还会迫使公司交出数万条与《纽约时报》毫无关联且极为私密的聊天记录。
值得注意的是,《纽约时报》并不是第一次找上 OpenAI,起初这家媒体要求 OpenAI 取消用户删除聊天记录的权利,随后又要求公司交出 14 亿条用户聊天记录,但这些不合理要求均被 OpenAI 悉数拒绝。
OpenAI 认为《纽约时报》的要求背离传媒界的崇高传统,目前正请求法院驳回请求,并将持续尽一切办法保护用户隐私。
OpenAI 还在声明中宣布开发 ChatGPT 用户端加密功能,可让用户的聊天记录对他人完全不可见,甚至 OpenAI 也无法查看;同时将建立一个自动化系统来侦测安全风险,如果用户经历生命威胁、网络安全威胁,一支经过严格审查的人工小队会介入处理。
👍喜欢有价值的内容,就在 32度域 扎堆3小时前0598 -
行业快报
因Gemini“窥探用户隐私”,谷歌在美国遭起诉
11 月 12 日消息,据彭博社今日报道,谷歌被指控在一宗诉讼中,利用其 Gemini 人工智能助手非法追踪 Gmail、即时通讯和视频会议应用用户的私人通信。
以往,Gmail、Chat 和 Meet 的用户可以选择是否启用谷歌的人工智能工具。然而,根据周二在加州圣荷西提交的诉讼文件,谷歌在 10 月“悄悄”开启了这些应用中的 Gemini,使其在“未经用户知情或同意的情况下”开始收集私人数据。
虽然谷歌允许用户关闭 Gemini,但根据集体诉讼文件,用户需要深入谷歌的隐私设置才能完全关掉。诉讼中指出,如果不采取这一步骤,谷歌就会利用 Gemini 访问并利用用户所有私人通信的完整记录,包括在用户的 Gmail 账户中已发送或接收的每一封邮件及其附件。
IT之家从报道中获悉,该诉讼指控谷歌违反了 1967 年《加州隐私侵犯法》,该法律禁止在未经相关方同意的情况下,秘密窃听和记录机密通信。(IT之家)
👍喜欢有价值的内容,就在 32度域 扎堆22小时前078 -
芯片及半导体
国内首条12寸硅光芯片流片平台在光谷启用,光子“光速高铁”驶入产业化快车道
32度域 综合报道/ 11月11日,武汉“中国光谷”传来一项关键突破:国内首条基于12寸40纳米CMOS工艺线的全国产化硅光流片服务平台正式投入使用。
该平台由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建设运营,集成了工艺设计、测试设计和封装设计全套工具,标志着我国在硅光这一前沿芯片技术领域,不仅填补了一项国产化空白,更将研发门槛大幅拉低,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的未来竞争注入了强劲动能。
如果说传统电子芯片是依靠电子像“汽车运货”一样传输数据,那么硅光芯片则是让光子穿梭于光纤,相当于将数据搬上了“光速高铁”。
这种技术变革能极大提升数据传输效率与带宽,正随着AI算力等需求爆发而迎来黄金发展期。咨询机构LightCounting预测,到2030年,硅光芯片在光通信芯片市场中的份额将激增至60%。
而此次启用的平台,正是驶向这一未来的“创新加速器”。
它创新构建了“多项目晶圆”服务模式,允许多个设计项目共享同一晶圆进行流片,像“拼单”一样分摊成本,使中小企业和科研团队也能负担起高端芯片的试制,有力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尤为关键的是,平台实现了从设计到封装验证的全流程国产化支撑。
其首版硅光工艺设计套件性能总体达到商用要求,加工精度、波导损耗等核心指标均跻身国际先进水平。
这意味着,国内研发团队从此拥有一条完整、自主且高效的国产化路径,能满足产品快速迭代的需求,减少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
这条“光速高铁”的轨道已在光谷铺就。它不仅是一项技术突破,更是一个清晰的产业信号:在决定未来计算与通信格局的硅光赛道上,中国正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生态体系,为下一轮科技竞争夯实基础。
👍喜欢有价值的内容,就在 32度域 扎堆1天前0589

